7月3日下午,山東理工大學“法治未來”青年實踐團來到淄博市博山區源泉長壽山醫養健康園,開展了一場主題為“探尋養老院的法治之路”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的成員們通過參觀、交流、調研等方式,了解了源泉長壽山醫養健康園的醫養融合模式、特色服務項目、法律難題等情況,感受了養老院的溫馨與和諧,思考了養老院的法治建設與完善。
圖為實踐隊員與老人們交流養老院生活。
源泉長壽山醫養健康園是一家集醫療、康復、養老為一體的綜合性機構,以服務特困及失能、半失能老人為重點,因地制宜創建“一體兩院”醫養融合型養老機構發展模式,打造政府兜底養老、普惠養老、居家照護養老、公寓養老、家化式養老、精神康復養老“六位一體”的養老服務模式。在這里,老人們不僅能享受到專業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還能參與到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中,感受到家的溫暖和社會的關愛。
圖為實踐隊員為老人與護工拍攝紀念照。
在院長亓紅燕女士的帶領下,實踐團的成員們參觀了源泉長壽山醫養健康園的各個區域和設施,包括醫療中心、康復中心、餐廳、活動室、花房等。在參觀過程中,亓院長向實踐團介紹了源泉長壽山醫養健康園的發展歷程、管理理念、服務特色等方面的情況,并與實踐團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亓院長表示,源泉長壽山醫養健康園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需為導向,以質為核心,以法為準繩,努力提供優質高效的醫養服務。同時,亓院長也向實踐團反映了源泉長壽山醫養健康園在運營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法律難題和挑戰,如護工稀缺、護工人身安全、賠償責任界定等,并希望實踐團能夠從法律角度給出一些建議和意見。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于院長正在交談
在與亓院長的交談中,實踐團的成員們也向亓院長提出了一些自己關心的問題,同時對相關話題發表各自的看法。例如,如何保障老人在養老院的合法權益和尊嚴、如何規范和完善養老院與老人及其家屬之間的協議和合同、如何加強對護工的培訓和管理、如何預防和處理養老院內部可能發生的糾紛和沖突如何促進養老院與社會的溝通和協作等等。亓院長對實踐團的問題和想法給予了肯定和回應,并表示愿意與實踐團保持聯系,共同探索養老院的法治之路。
圖為實踐團成員正與老人交談
在養老院實踐的最后,實踐團的成員們還對一對在養老院入住多年的夫妻進行了慰問,李振美奶奶和魏汝信爺爺對養老院的生活表示肯定,在衣食住行得到滿足的前提下,還能培養綠植,飼養小動物,從事手工活動。李振美奶奶感慨到:“多虧了黨和國家的補助,讓我們這些老人可以有這么好的養老地兒。”在與爺爺奶奶的交談中,實踐團的成員們從衣食住行上出發,針對養老院的服務設施和法治保障與爺爺奶奶進行了充分交流,并對爺爺奶奶現在生活的幸福感到開心。
圖為實踐隊員與老人們合影。
“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謂之大同。這是《禮記·禮運篇》所追求的理想社會,亦是我們對當今社會的追求與奮斗方向。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法治未來”青年實踐團的成員們不僅親眼目睹了源泉長壽山醫養健康園的醫養融合模式和特色服務項目,也深入了解了源泉長壽山醫養健康園的法律難題和挑戰。實踐團的成員們表示,他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自己的法律知識和能力,為推動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和完善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