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家鄉會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地方,可是只有當真正帶著悉心求教、用心了解的態度來求知、去觀察、來發現的時候,才看到原來還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鄉村以內、土地之外的東西我們不曾注意到。
返鄉第一站,我來到了廣靈縣加斗鎮登場堡村。“鮮花、芳草、西瓜地,還有兒童在嬉戲……”,這是一個并不算特別明媚的好天氣,但依然不妨礙西瓜地里的熱鬧非凡,大棚里農民伯伯們正忙著在郁郁蔥蔥的西瓜地里尋找肚子已經圓滾滾了的大西瓜。也時不時有游客前來體驗親自選瓜摘瓜,體驗一番豐收的甜蜜味道。看到這番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我著實不忍心前去打擾,而是將目光轉移到了西瓜大棚外有關“西瓜種植產業”的宣傳展板與一旁小屋里稱西瓜的老奶奶。通過跟老奶奶的對話,才得知直接來這里買西瓜不止收獲一個體驗感,更有便宜于市場的價格來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參觀宣傳展板才更加懂得,原來鄉村種植早已不是隨隨便便撒撒種子的事,而是全國性的戰略部署、是地方性的因地制宜。用最合適的土地種最適合的品種,實現高產豐增,保證品種優良。
返鄉第二站,我來到了“廣靈小米東方亮之鄉”——宜興鄉。沿著一路金燦燦笑彎了腰的谷子地,想起自己兒時一度以為這里有滿地的狗尾巴草而被大人們笑話,后來學了生物才知小米本就是禾本科狗尾草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才懂得原來陰差陽錯中小時候鬧的笑話其實并不應該被笑話。而如今之所以選擇這里作為社會實踐的第二站,是記憶里從小到大家鄉小米東方亮的養人暖胃,是那首專為東方亮小米作的歌曲中的:“東方亮,亮東方,亮閃閃是咱的黃土黃。”在這里,小米,小米地,是農民們的根和命。沿著一片黃登登的小米出發,看著身邊的小米苗已如我一般高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茁壯的生長趨勢,不由得一陣欣喜。
追隨著農名伯伯的腳步來到“廣靈縣樹二小雜糧種植加工專業合作社”。廠長叔叔熱情地招待了我,帶領我參觀了合作社里所能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樣式,以及政府出資為廠房所配備的專業機器。在這里,我看到了農民自身與政府、企業三者間相互協調、共同配合所能得到的最大效益,更加懂得了施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從“散賣”到“齊出”,合作社的存在不知給農民帶來了多少便利與經濟效益。
從書本到實地,從面朝黃土到戰略目光,此行我與我校山東大學“崇實求新”的校風為目標深入到農民伯伯們中央,有幸見識到書本之外最真實但依然向好的模樣。我想這離不開傳承的力量,正如宜興鄉人民對于東方亮小米的堅持與渴望,也離不開創新的樣貌,正如登場堡里西瓜地與花圃的結合,正如宜興鄉的新機器、新工業化生產鏈條。我想這才是如今鄉村振興戰略之下所希望看到的鄉村最好的模樣,“用最適合的方式在合適的土地上做最適合的事”,才能尋找到最合適的農村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