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黃新一線”是面向黃河基層段所,打造有新作為、新形象、新氣象、新突破的一線隊伍,從而實現五化、兩提升、一建成的“治黃新一線”目標。“治黃新一線”主要運用科學技術,科技賦能開啟智慧治河新模式。運用無人機、視頻會商、視頻監控等系統,實現黃河流域“天空地人”的三位一體綜合性巡查。
關注黃河治理,助力綠色發展
調研團隊首先采用文獻研究法,對在黨的領導下的黃河治理情況展開了詳細的閱讀和研究,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對黃河治理采取的方針政策,并對其進行了歸納總結。其次,調研隊員就“對治黃新一線的了解程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黃河沿岸的變化”等問題設計調查問卷,共發放并回收有效問卷265份,采訪包括山東黃河信息中心主任、“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際學生等在內的40余人。為后續調研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支撐。
“大河星火 紅守安瀾”黃河治理調研隊在山東黃河河務局、濼口黃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毛澤東視察黃河紀念地、黃河文化展覽館、“紅心一號”廣場、戴村壩、東平湖等地開展調研,切身感受“治黃新一線”新成效,切實感悟黃河工匠精神新傳承。
講好黃河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調研隊員經過前期的調研,面向山東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中外學生開展了成果分享會。會中,胡貝涵向大家介紹了目前“治黃新一線”取得的成績以及新的進展,包括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山東黃河兩岸治黃政策的變化和治黃技術的進步,展示了濟南百里黃河兩岸風景線和引黃濟青棘洪灘水庫的全貌,講解了山東沿黃地區一系列引黃興利工程。與會同學紛紛表示,雖然非常清楚黃河之于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性,但在本次分享會之前對治黃的具體措施和具體途徑還是不甚了解。通過本次成果分享會,不僅見到國家治黃體系不斷完善、不斷發展,意識到保護“母親河”絕不只是一句口號這么簡單,作為新一代青年,會基于自己的專業實際,向身邊的人介紹“治黃新一線”,也愿意在課余時間去往濟南百里黃河風景區、戴村壩等地實地感受黨和人民的智慧與心血。
集思廣益,探索治理新路徑
雖然現階段“治黃新一線”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存在著人民群眾了解度低、黃河沿岸在生態保護有短板等問題。調研隊員在對一線黃河治理單位展開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治理路徑: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群眾了解度和感召力,增強群眾效應;針對黃河治理需求,加強科技研發和應用培訓,針對提升科技賦能黃河治理覆蓋率,在原有“治黃新一線”成果基礎上,深化落實科技興河戰略,使科技成為黃河沿岸生態環境保護的新生產力和新動力。
“大河星火 紅守安瀾”黃河治理調研隊通過文獻研究、實地調研、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開展中國共產黨黃河(山東段)“治黃新一線”建設的調研。接下來,調研隊將會進一步積極探索黃河治理新思路,多措并舉為黃河治理和保護貢獻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