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大學生社會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實踐隊員不僅得以親身體驗社會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機遇,還可以更好地了解社會的各種需求和資源。這次社會實踐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探尋非遺文化的傳播媒介。在時代浪潮帶來的新文化沖擊下以非遺文化為重要代表的傳統文化面臨著繼承與發展的一系列難題,并急需引起關注。作為青年一代大學生,決定通過實踐的方式去探尋木旋具這項非遺技藝以來賡續文化薪火。在此之前,其實我們對非遺文化關注很少,不止當代大學生,當前社會對非遺文化普遍都缺少關注,這也是需要我們努力而改變的社會現狀。
幾經輾轉來到木旋玩具博物館后,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琳瑯滿目的木旋玩具藝術品,這些和在網上搜索到的信息可以說截然不同--不局限于傳統的形式,木旋玩具可以與文具甚至是和家具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卻不失自身色彩鮮艷、造型鮮明的特色,可以說,木旋玩具已經不只是供人觀摩和收藏的工藝品,而是切切實實的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說到此,實踐隊員不得不感嘆于手藝人獨具匠心。

圖為木旋玩具作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鈺瑄 供圖
在與非遺傳承人樊森老師進行訪談時,樊森老師提到了他們公司的經營現狀,再結合實踐隊員所看到的中小學生手工課堂、電商培訓,感覺曾經聽說過的文化創新型發展真實的顯現在眼前,文化創新發展取得的效益不僅在文化自身傳承方面也生動的映射在經濟效益上。樊老師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木旋玩具,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郯城木旋玩具發展之路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給了同樣面臨發展困境的非遺以重大啟示。文化發展離不開發展契機,互聯網的突飛猛進給非遺帶來的是傳播方式的創新和傳播范圍的擴大,木旋玩具也是充分利用了這一點,不少人通過互聯網了解到了這一非遺文化,從而親身參與進來。非遺文化只有抓住并充分利用這一契機,才能迎來更好的發展。

圖為山東潤澤網紅孵化基地標志。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鈺瑄 供圖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員也獲得了一些感悟和啟示。首先,了解了木旋玩具的由來與發展演變以及具體地了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現狀與當今的創新發展方式。其次,實踐隊員意識到了青年一代對于傳承和發展非遺的社會責任,在參與社會服務的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青年一代大學生對當今社會的責任和義務,也更加明確了自己的發展奮斗目標-賡續文化薪火。
非遺文化是當今最重要的文化留存之一,它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或民族文化遺產的歷史發展,而且還把歷史和文化遺產綁定在一起,以優秀的文化形式傳承給當今社會。非遺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人的努力,把傳統的文化遺產傳承給新一代,并努力把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使其成為現代社會的文化資源應該成為當代不懈的追求。通過積極參與這一類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可以為非遺文化的傳承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還能鍛煉提高個人能力。而作為新時代青年一代大學生,有義務也有責任投身于此,總之,保護非遺文化,你我勢在必行。(通訊員 劉鈺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