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準備結營儀式,今天我起了個大早。在我前往活動中心的路上,商販們張羅著自己的攤位,一旁的孩子利落地燃起小火爐。冬令營的孩子們也很懂事,他們昨晚知道我們志愿者老師們快要結束支教了,想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送給老師:獲得高分的鉛筆畫,平時自己都不舍得吃的巧克力,逢年過節才能玩的煙花……但是因為隊伍的師生準則,隊員們拒絕了禮物并耐心地解釋原因。孩子們只是覺得這樣好玩,還在和隊員們追逐打鬧。當時已經很晚了,我出于對孩子們的安全考慮,板著臉狠下心把他們趕回家去,直到他們進入樓道里我才放心返回……時間越來越少,我的雙腿慢不下來。
結營儀式開始得比我想象中的快。活動室里的投影幕布上播放著往日點點滴滴:假期作業輔導課上,師生一對一輔導時的默契對視;剪紙藝術課上,師生高高舉起自己的創意作品;急救知識課上,師生井然有序地進行情景演練。場下的學生們在看到相熟的伙伴出現后,興奮地叫出對方的名字,讓人不禁莞爾。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我作為志愿教師代表上臺進行發言。
我給孩子們講了兩段個人經歷,一個是我接觸支教的故事:高一時期處于分科困惑的我第一次見到大學生志愿支教隊。那些哥哥姐姐帶來的學習經驗、工作態度,讓對大學一無所知的我如沐春日暖陽,我開始思考自己現在能做什么、未來能做什么。還有一個是我開始支教的故事:大一面對如百花齊放的學生社團時,處于懵懂又好動的我不知道哪一個社團合適我。同鄉的學長和同學向我推薦了山東大學學生春暉社和山大春暉支教團,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種熟悉的感覺,“我現在可以做點什么了。”在這種榜樣力量的激勵下,我決定返鄉支教,把這份力量與希望傳承下去。
在這次儀式上,我們用文藝匯演展示師生之間的默契,唱歌跳舞、茶藝表演、詩歌朗誦,都是師生相互激勵的表現;我們用頒獎典禮紀念師生的共同成長,優秀志愿者、優秀營員,都是我們最為出色的成長記錄。
分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我習慣淡化離別之情,為希望與未來留出康莊大道。街邊的火爐還在熊熊燃燒,我和隊員們已經踏上歸途。車窗外倒退的山脈,像是不斷翻動的故事冊,等待春天前來書寫傳奇。我的耳邊響起著志愿教師大合唱,“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很幸運,每到陌生環境里可以遇見一群善良的人;我很感恩,自己沒有忽視熟悉的人無私奉獻;我很自豪,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