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邱筱涵 )樹立和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對于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解鎖海洋膳食的營養密碼,推動海洋康養與海洋膳食有效銜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健康化、個性化的需求,已成為時代的挑戰。為探索海洋康養與藍色膳食之間的關系,了解藍色膳食對于海洋康養的促進作用,2024年7月18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耕海牧漁”實踐隊深入山東省威海市海洋食品博覽中心,開展實地調研考察。
明確藍色定義,把握調研關鍵
實踐伊始,實踐隊員在海洋食品博覽中心認真學習了藍色膳食、海洋康養以及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等理論知識。通過學習,實踐隊員得知我國擁有300多萬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海洋空間資源、水體資源和生物資源蘊藏量巨大,具有廣闊的資源開發潛力。
潮起渤海,向海而歌。基于藍色膳食與海洋康養雙向賦能的視角,實踐隊員查閱資料了解到“藍色膳食”有多方面作用。海洋膳食以其獨特的營養成分和健康價值受到人們的青睞。海洋生物富含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如Omega-3)、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這些營養素對于維持人體健康、預防心血管疾病、促進大腦發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海洋食品中的天然抗氧化劑和微量元素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延緩衰老。
圖為實踐隊員在博覽中心參觀。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鈺晴 供圖
實踐譜寫新篇,耕海促進發展
了解了基本概念,實踐隊深入人民群眾,踏入沿海度假村,開啟了對“海洋膳食”全方面調查。走進海邊的海鮮市場,看到魚類、蝦類、貝類等海鮮琳瑯滿目,攤主將海虹、扇貝、牡蠣按照個頭、貨源堆成一座座小山。養殖海鮮的農戶提到:“目前,海蠣子主要以散養為主,一年到頭都有貨,而且水質好,養的海蠣子特別肥,扇貝和牡蠣已經大量上市,扇貝價格在4~6元一斤,牡蠣的價格則賣到5元左右,價格親民,深受消費者歡迎。”實踐發現,海鮮在居民飲食消費中憑借相對低廉的價格、鮮美的口感以及較近的區位獲得了絕佳優勢,展現出居民飲食結構中特有的“藍色食品”下蘊含的是新時代大食物觀的魅力,餐桌上各式各樣的水產品不僅豐富了飲食品類,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品質,更成為除傳統牛羊肉奶蛋外的第二種蛋白質來源,為居民均衡健康飲食保駕護航。
圖為實踐隊員在海鮮市場了解藍色膳食。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鈺晴 供圖
尋訪藍色資源,探索海洋康養
18日下午,實踐隊員前往山東省威海市天沐溫泉度假區,據了解海洋度假村已發展成為集體驗農業、高端美宿、度假康養為一體的文旅高地。自開業以來,以“既離城、又離塵”的靜謐環境、“深呼吸、慢生活”的良好生態、“零差評、零投訴”的優質服務,備受市民青睞,年均游客達3萬余人。實踐隊員深入度假村內與工作人員進行進一步的溝通交流,他們了解到:作為沿海度假村,充分將海洋膳食與康養旅游相結合,是更好地強調健康與自然重要性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海洋膳食提供的營養豐富的食物可以作為康養旅游中的一部分,為游客提供健康的餐食選擇;另一方面,康養旅游地靠近海洋,可以直接利用海洋資源,如海鮮、海鹽等,為游客提供新鮮的海洋膳食。海洋膳食與康養旅游的結合不僅能提升游客的餐飲體驗,還能增強康養旅游的吸引力。游客在享受海洋膳食的同時,也能體驗到海洋帶來的寧靜與舒適,這對于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
圖為沿海度假村相關配套設施。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鈺晴 供圖
海洋膳食與康養旅游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系,兩者的結合不僅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加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還能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和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海洋膳食與康養旅游的融合之道將會越走越寬,為人類的健康和福祉作出更大的貢獻。
圖為“耕海牧漁”實踐隊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周鈺晴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