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實踐意義重大,作為實踐成員受益匪淺。
團隊成員深知,留守兒童作為一個弱勢群體,因長期與父母分離,再加上代管人多為家中老人,隔代教育中的溺愛現象比較嚴重,學習上、思想上與孩子進行交流較差,因此,這些孩子在學習上、思想上、行為上、心理上容易發生偏差。在本次實踐中團隊成員對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體會很深,團隊成員認為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有愛心 、耐心。
愛是教育學生的前提。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更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要努力從生活上、學習上給他們無微不至的愛,從小事上細節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
二、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是“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外出務工父母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缺少父母的溫暖和教育,這對學生心理產生極大影響。留守兒童一般內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較脆弱。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們不能在父母身邊撒嬌,和父母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所以他們的思想上難免會出現空虛,又由于他們有比別人多出來的大量的時間無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確引導,他們很容易養成自閉的性格或是逃學等不良的嗜好。
三、 加強對留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大多數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監管,自制力差,脾氣暴躁,往往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打架,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壞影響。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逐星熠夢,久伴童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使團隊成員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團隊成員們應當在社會實踐中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與挑戰時用自己在實踐中檢驗的知識與能力去解決它、克服它,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而那些,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的人,是不可能有長遠發展的。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團隊成員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知識,還要盡可能多的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更好的掌握知識,在實踐中了解社會發展,才能鍛煉自己,發展自己,是自己將來能更好地投身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才是大學生成才成長的正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