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一小分隊來到了“洛八辦”。“洛八辦”自1938年冬成立,到1942年初撤離,前后共堅持了三年半時間。盡管時間不長,但成績非常大。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它無疑是聯系延安與華北、華中根據地的交通樞紐,是我方過往人員的落腳點和物資的中轉站。洛八辦的歷史是中國抗戰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回顧洛八辦的歷史,看到了洛八辦的使命與擔當-對黨忠誠,獻身事業;聽黨指揮,不畏艱難;勇擔重任,責任如山。這一使命、這種擔當激勵著洛陽人民走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每個階段,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今天的洛八辦,它是一座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紀念館,更是一個進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的示范基地。走進洛八辦,一張張戰紀照片,一尊尊人物雕像,一件件戰士遺留下來的武器都生動展現了戰士們在自己的崗位上不辭疲倦地工作,為作戰后方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二小分隊來到了彭雪楓紀念館。走進彭雪楓紀念館,一張張照片,一段段文字,都能在腦海中勾勒出彭雪楓將軍的那段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彭雪楓將軍將他的一生投入到革命事業中,他雖然離開了,但是他為中華民族做出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走進彭雪楓紀念館的瞻仰大廳,身著長袍的雪楓將軍的雕塑巍然屹立,據講解員介紹將軍的一生都在致力于黨的革命事業,“遵義戰役關鍵性的一仗,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婁關山戰斗,就是在彭雪楓將軍親自帶領的的紅十三團的英勇戰斗下取得勝利,為遵義會議的召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后,在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等戰役戰斗中都屢建戰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又義不容辭投入戰斗。向雕塑望去這位中華民族的英雄面露微笑,不知是否是看到了幾十年之后的新時代這繁華盛世內心難掩喜悅之情。
作為幸運的一代,由于生活在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留下的太平盛世中,因此,謹記革命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將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轉化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強大動力是新時代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銘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革命的歲月雖然已遠去,但是革命的精神將永遠指引著青年們前行的航向。
第三小分隊成員來到了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據講解員介紹紀念館以八路軍豫西抗日斗爭歷史為主題,分設豫西淪陷、挺進豫西、抗擊日寇、紅色曹溝、走向勝利、風云人物、情系豫西和銘記歷史等8個展區,各個展區還保留著大量1944年7月至1945年9月時期,豫西抗日根據地軍民與日軍斗爭的珍貴歷史資料,深刻揭露了侵華日軍轟炸、搶掠、屠殺、殘害婦孺的滔天罪行,生動地再現了豫西抗日根據地軍民不屈不撓、英勇抗日的戰斗事跡。小分隊成員與鐵路運輸的公職人員一起進行了參觀,他們是中大多數是剛入黨的黨員。參觀結束,團隊成員找來一名黨員“請問你為什么要加入中國共產黨,你覺得中國共產黨在近代歷史上扮演者什么樣的角色?”他這樣回答道“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政黨,黨的一切宗旨都是為人民,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中華人民帶來了福祉,是中華民族歷久彌新不可或缺的一個政黨,因此我要積極向黨組織積極靠攏,學習黨的新思想,把自身所學貢獻給黨,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

重走紅色足跡,百年傳承團成員們感受到了一個祖國的強大精神內核。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黨帶領著我國不斷走向強大,帶領著中國人民過上了富足美滿的生活,所以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我們始終要以史為鑒,學習前輩在國家面前艱苦奮斗,努力拼搏,舍生忘死的抗爭精神。在新時代,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修養,才能更加自立自強,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才能讓自己更好地融入新時代黨的偉大事業,與新時代共同前進,同時繼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做愛國主義的堅守者和傳播者。
飲水思源,從黨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回首中共百年奮斗歷程,無數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砥礪奮斗,以堅強的信仰撐起了百年大黨的錚錚脊梁,鋪下了民族復興之路的塊塊基石。從黨史中去尋找那一代代人為之努力奮斗、浴血拼搏的崇高理想,去追尋一次次沖鋒的戰斗足跡、一次次試驗的奮發身影。撇開發展帶來的云霧,看清進步伴隨的迷茫,從歷史足跡和深刻教訓上,再次銘記建黨的初衷和為人民的本源,深刻認識我們黨從哪里來、為什么而來、要到哪里去,重溫初心使命,堅定信念、忠誠,接受信仰洗禮。從黨史學習教育中尋找理論滋養、精神支柱,筑牢思想之魂,補足精神之鈣,夯實行動之基,堅定“四個自信”,讓理想信念的燈塔指引我們奮勇前行。
新的起點,新的使命,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把傳承紅色抗戰精神作為奮進的巨大精神動力,大力弘揚抗戰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黨史不僅是為了回顧走過的路,走好當下的路,更是為了開創未來的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更要了解歷史,學好黨史,進一步總結歷史經驗,堅定必勝信念,提升斗爭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