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活動的實踐地為湛江市和汕頭市,我們實踐團隊先后在這兩個城市展開實踐,并從中發掘兩地革命歷史發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 實踐意義
本次實踐將湛江和汕頭兩地的革命歷史聯系起來,從革命歷史中重溫輝煌黨史。湛江地區以東海島西山村的革命歷史為切入點,其為中共粵桂邊黨委所在地;汕頭地區以如龍革命樹廣場的革命歷史為切入點,其見證著汕頭第一個農村”蘇維埃“的誕生。從這兩處開始,重點學習百年黨史中“開天辟地”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1949年)期間,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道路的探索并最終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總戰略,及其在湛江汕頭兩地革命時期的運用和取得的成就。從湛江到汕頭,通過走訪兩地的紅色歷史遺跡、訪問當地居民、采訪紅色人物等方式,感悟兩地的輝煌黨史。
我們實踐團隊希望通過在母校所在地湛江和家鄉所在地汕頭進行社會實踐,發揮對母校和家鄉的熱情,做出豐碩的實踐成果,以此鼓勵廣大學子重視母校與家鄉的發展,增強對兩地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宣傳兩地的黨史學習教育,發揮青年大學生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
- 實踐收獲
在湛江站實踐時,我們團隊八人和指導老師一起,參觀了湛江市博物館和東海島黨群服務中心,到寸金橋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前緬懷獻花,并且到訪東海島西山村,采訪了村委會的駐村干部和村內的村民關于西山村的革命歷史和黨史,實踐團隊也一起參觀了西山革命歷史陳列館,并在村干部的組織下,進行了一次清掃鄉道的志愿服務活動。
在湛江站,通過參觀革命史跡,我們的黨史知識儲備得到了很大的擴充,在訪談和實地走訪中,了解到鄉村建設中目前工作重點在振興鄉村,對黨史宣傳的意識有待提升。
在汕頭站實踐時,我們團隊結合線上線下,四人參與線上實踐,另外四人則同指導老師一起在汕頭市展開實踐活動。我們先后參觀了中共中央至中共蘇區秘密交通線汕頭中站舊址、“如龍”革命樹廣場、東征軍革命史跡陳列館,并且采訪了如龍黨群服務中心的黨員干部和汕頭市小公園的游客。
在汕頭市小公園采訪游客時,我們經歷了從不好意思,到漸漸熟練再到能夠跟游客暢聊。我們小分隊四人在隨機采訪中發現,人們對黨史學習的重視度、了解渠道和頻率,與所處的人生階段有密切聯系。在所采訪的群體中,我們了解到,學生群體學習黨史的頻率最高,學習渠道包括但不限于觀看青年大學習網上團課、參加學校組織的黨史學習教育會議或者戶外實踐活動,從中獲取黨的理論知識。而結束學生身份,有了工作的群體,黨員則會繼續參加社區或者公司舉行的各種黨史學習活動,認真履行黨員義務,而非黨員的工作群體則基本很少再學習黨的知識理論,對其重視度有所欠缺。此外,我們還了解到,當地居民對自己家鄉的抗戰歷史并不是很了解或者不全面,這是我們需要思考和改變的。
在參觀湛江和汕頭兩地革命足跡時,我們無時無刻不被革命先烈們的英勇無畏精神感染,深刻意識到當今的平安生活,是無數先輩們用血肉之軀為我們創造的,我們需要明白自身的責任,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青年人的重任,接續時代接力棒,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本次團隊實踐內容緊緊圍繞“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活動主題,記錄參觀湛鮀兩地紅色遺跡、清潔鄉道志愿服務的實踐過程,并對相關人物的訪談做提煉和總結,運用多媒體網絡在各大平臺上展出實踐成果,致力于促進湛鮀兩地的黨史宣傳,提高大學生對黨史學習的興趣,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助力。
了解學習湛江與汕頭兩地的輝煌黨史和革命歷史,從兩地的黨史和革命歷史發展中分析比較兩地黨史的異同,對湛江與汕頭兩地的當地居民進行走訪,從他們的口中了解他們的人生經歷,結合他們的人生經歷向我們講解他們所了解的黨史,循著他們走過的路深入挖掘一段段不為人知的關于黨史的“獨家記憶”。
-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