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想把自己的所學所思更多的傳遞給同學們,我接下了上兩門課的重擔,而這兩門課是思路截然不同的兩門:經濟學原理與經典閱讀,一個是經濟學,一個是文學。而這兩門課對于七年級的小同學們來說或許還有些難以理解,所以怎么把這兩門課講的生動,如何通過通俗易懂的故事讓小同學們理解,是值得我反復思考的問題,所以我的備課任務很重。從支教以來,我已經連續三天沒有在凌晨三點前睡過覺了。因為我本身對課程的質量要求很高,知識性的同時要兼具藝術性與趣味性。如果我有一個細小的點沒有弄明白,那么我就不會善罷甘休,也不會把知識點講給同學們。雖然很疲憊,但是我也不后悔教授兩門課,因為我覺得能把自己的所學所思帶給小同學們,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然而在備課時,也時常感到擔心,擔心自己列舉的這個例子,小同學們可能聽不懂,擔心自己在課堂上突然忘詞等等。
在最開始上課時毫無疑問是緊張的,由于我本身有點“社恐”。在開始講課時,即使準備的很充分,但仍然感覺緊張,感覺自己聲音都是顫抖的。但是隨著課程的不斷推進,我的緊張感也越來越輕。小同學們也都很活潑,在提問時大家都會積極的響應,同時他們也會提出問題,大家一起進行討論,整個課堂彌漫著快樂的氛圍。
在一次次的授課中,我覺得我也有所收獲。我不禁想起了我參與這次支教活動的初衷:把我的所思所感更多的帶給小同學們,成為他們的“大朋友”,我們大家通過教與學,都有所收獲。如今支教日程悄然間已經過半,心中除了驚嘆,還有濃濃的不舍。短短三日的教學,仿佛我和小同學們認識了很久一樣,在不舍中,又十分期待著未來幾天的教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