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實而快樂的時光如潺潺流水在不知不覺中溜走,支教生活已然過半。坐在電腦前,朋友當時對我的極力勸阻還仍在腦海回響:“支教那么枯燥無聊,也許還會有其他的一些差池,要不別去支教了吧。”我并沒有想太多,只是想著既能掙志愿時長,還能認識一些新的朋友,有何不可呢。由于疫情原因,并沒能如愿到貴州赫章線下支教,只能和孩子們在騰訊會議見面。雖然與支教地的孩子們相隔了“萬水千山”,但是心的距離卻在相處中漸行漸近。
求學于山東大學,但我來自云貴高原,更能體會由于方言習慣的影響而導致的英語學習上的困難,因此我盡可能的將課程的知識性與趣味性兼顧,同時改變了常規的教學模式,通過當下較火的英文視頻、英文歌曲激發孩子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出乎我的意料,小朋友們異常熱情,不論是對于學習的課程還是對我這個比他們大四歲的大哥哥。課前課后的閑聊更是讓我們很快地越過距離這道“溝壑”。
從齊魯大地到云貴高原,從學生變成老師,身份與地域的改變讓我對“支教事業”又有了全新的認識:熱愛,便是一切理由與答案。當看見屏幕里小朋友們燦爛的笑容,當他們和我交心而談,那多花一些時間備課,盡自己最大努力給他們帶去些什么便覺得十分值得。從第一天的陌生人到如今在騰訊會議里無話不說,我們不僅僅是師生,更是一齊奔赴錦繡“黔程”的伙伴。即使是短期支教,但我也深切地體會到了平凡的崗位上那份不平凡的信念。
少年智則中國智,新一代的青少年代表了祖國明天的希望。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于情于理都要為之傾注巨大的關懷和幫助。作為一名中國當代青年志愿者,我們有何借口予與推遲?山大人走在志愿前沿,更應主動履行志愿者的義務,實現自己的價值,為童真煥發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幫助盡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