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社區參觀,探尋分類設施。在小區的走訪調查中,實踐隊員發現小區里面的基礎設施齊全,一共建有5個垃圾分類投放站點,不同種類的垃圾桶使用了 不同的顏色,垃圾分類投放站點周圍設置有許多的宣傳欄,里面滾動播放著垃圾分類的方法、意義等視頻。一番走訪下來發現社區為垃圾分類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不僅為垃圾分類提供了基礎設施,還張貼了很多宣傳垃圾分類的標語,讓垃圾分類的概率深入人心。然而我們發現很多人還是不遵守垃圾分類的規定,不僅僅沒有進行分類,甚至還隨意亂丟垃圾,給社區增大了不少工作量。社區是我們共同居住的家園,作為社區的一份子,維護社區的環境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我們應該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并且積極地去踐行。
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居民認知。在實踐隊員的調查中發現,居民是了解垃圾分類的概念的,同時也是知道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的。實踐隊員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強制的約束力和垃圾分類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此,相關部門應該完善垃圾分類的相關產業鏈。要形成完善的垃圾分類處理體系,依靠完整的垃圾分類產業鏈,將垃圾分類處理的前端、中端、末端相結合,真正實現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利用。對于參與垃圾分類、垃圾處理相關產業鏈的企業,政府部門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獎勵表彰等措施鼓勵相關企業,最終實現垃圾分類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偠灾挥姓⑵髽I、廣大群眾和各類社會團體共同參與、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做好垃圾分類這道必答題。
每一片土地都不是一座孤島,每一塊骨骼都與血肉緊密相連。垃圾分類,關系著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城市,我們應當攜手與共,讓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每一株小草,都期望著毫無阻礙地擁抱太陽;每一片廢紙,都盼望著回到它該在的位置。當環保成為人類乃至整個自然界的共同訴求,那么它便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擔起并孜孜以求的責任。勿讓青山碧水僅成為定格于水墨畫的光影,勿讓人類只能透過寥寥照片回憶當初的美麗。當你撿起一片垃圾,彰顯的不僅僅是個人素質的提高,更透視出整個民族的靈魂。
“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我們生于自然,理應回報自然,人與自然當和諧相處,共創文明盛世。時代與時勢碰撞,青年與前輩攜手。新時代新青年勇立潮頭,懷著純粹的信仰,迎時代之新風,將先輩之志牢記心中,將青春匯入復興偉業,肩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