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實踐隊員來到十笏園非遺空間 史佳敏 供圖
正月里照老貓,照照老貓不害眼十笏園非遺空間是濰坊市非遺項目的集聚地,傳承人們在此安設工作室,供人們來參觀、學習和體驗。實踐隊員們被老貓花燈工作室中各式各樣、形象活潑的花燈所吸引,并跟從李梅老師對花燈制作進行了學習體驗。據李梅老師介紹,燈籠是起源于中國的一種傳統民俗工藝品,由紙或絹作為外皮,用竹或木條制成骨架,中間放上蠟燭。古時,燈籠的主要作用是照明,后來逐漸演變成一種民俗活動中的文化符號。花燈是燈籠的一種,通常造型更為精巧、美觀,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濰坊地區有“正月里照老貓”的習俗,這里的“老貓”便是指當地十分具有特色的老貓花燈。傳統的老貓花燈造型為一種似貓非貓、似虎非虎的動物,用手提一提,它的頭部、耳朵、尾巴可以靈活擺動,看上去活靈活現。后來,老貓花燈延伸出各種漂亮、多變的造型,形式更加豐富。“照照老貓不害眼。”流傳于濰坊地區的民謠,唱得便是孩子們在正月里用老貓花燈照一照眼睛,便不會害眼疾的古老說法。
花燈一般在新春佳節用于裝飾、觀賞,所以花燈的設計都是關于美好寓意的一些主題,比如荷花燈,“荷”諧音家和萬事興的“和”,象征和和美美,荷花燈底部通常會裝一個穗子,而“穗”又諧音歲歲平安的“歲”。除了有關佳節主題的花燈,李梅老師也會關注當下社會實事,設計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花燈,比如抗擊疫情主題、建黨一百周年主題等等。
花燈作為一項傳統工藝,在大眾的印象中無論是在造型上還是實用性上都早已被現代的電燈所淘汰,但是由李梅老師精湛的制作技藝,以及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在制作材料、工藝、主題設計等方面的創新,花燈的造型即夸張、生動,又精巧艷麗,既保留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又滿足了當代人們在審美、安全性等方面的追求。

圖為李梅老師為實踐隊員介紹老貓花燈 史佳敏 供圖
濰水不斷似流年,花燈不滅薪火傳據實踐隊員們了解,扎制老貓花燈是李梅老師家傳的手藝,由李梅老師的奶奶傳給了父親。由于從小受家庭環境的熏陶李梅老師也被老貓花燈所吸引,并傳承了這門手藝。開始她并沒有想要把扎制花燈作為終生的一項事業來做,只是作為一種愛好,但是在一次旅游途中,李梅老師發現南方花燈作為民族文化藝術品在市場上銷售,她便想到了老貓花燈。但是當時會扎制老貓花燈的人已經少之又少,可能是源于自己身為老貓花燈傳承人的使命感,李梅老師便決定拾起這門手藝。由此李梅老師全身心投入到花燈的學習、扎制當中,踏上了老貓花燈的傳承之路。
文化的傳承并非意味著一成不變,而是應當遵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真理。李梅老師對于老貓花燈的傳承解釋道,在手藝傳承當中她對花燈的燈身、光源的材料進行了更換,燈身由原本的宣紙換為了更加薄的拷貝紙,進而可以讓花燈有更好的呈現效果、更加明亮,而光源是由蠟燭換為了LED燈,這一改進不僅大大提高了花燈的安全性,同時對于花燈燈光顏色、亮暗等都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設計。李梅老師讓老貓花燈更加契合當代人們的喜好,為花燈走進人們的生活打通了一條更加光明的道路。
傳承對于像老貓花燈這種非遺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傳承下去,才能生生不息。當實踐隊員們問到老貓花燈的傳承現狀時,李梅老師解釋道,當今國家和政府都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為老手工藝的傳承提供了很好的社會環境,技術和社會的進步也為非遺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活力、增加了機會,同時文化遺產也讓當代的中國文化更加富有底蘊和特色。社會的發展與文化的傳承的關系永遠都是相輔相成、相互成就的。

圖為李梅老師的小徒弟幫助李梅老師制作花燈骨架 史佳敏 供圖
花燈閃閃乘古今,數字賦能譜新篇老貓花燈的傳承并非一帆風順,起初雖然國家已經出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保護政策,但是由于了解、知道的人過少,傳承這門手藝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就導致老貓花燈一直屬于瀕危項目。但是隨著數字化的逐漸深入,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以及淘寶、亞馬遜等網銷平臺的崛起和發展,新媒體網絡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李梅老師也決定利用網絡對老貓花燈進行宣傳、銷售。通過開設淘寶網店并進行直播,這不僅拓寬了老貓花燈的銷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老貓花燈的知名度。除了非遺空間官網的直播,李梅老師也通過自己的賬戶進行直播,直播過程中李梅老師一邊制作花燈,一邊向直播間的粉絲講解,讓更多的人了解了花燈的制作工藝和過程。很多人都是通過網絡知道了花燈,并喜歡上了這門傳統技藝,李梅老師也因此收獲了一批喜歡花燈,并想學習這門手藝的傳承人。李梅老師補充道,網絡的宣傳讓老貓花燈的知名的大大提高,也因此老貓花燈不再是瀕危項目。

圖為非遺空間直播間 史佳敏 供圖
當提及花燈的主要銷路時,李梅老師解釋我國不少地區有賞花燈的習俗,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花燈,吸引了不少顧客,花燈銷往全國各地,有時還會接到一些海外訂單,比如發往美國、澳大利亞等。當看到花燈銷往全國,甚至走出國門,李梅老師非常開心,因為這意味著大家對家鄉文化的認可,同時也傳承和弘揚了傳統文化。數字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潮流和趨勢,老貓花燈通過數字化提高了知名度,拓寬了銷路,找到了更多的手藝傳承者。數字化賦能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曾經的不可能成為可能,讓曾經的沒有出路成為重新煥發強大的生命力。時代進步生生不息,文化傳承歲歲不止,唯有傳承才能讓文化得以永生。

圖為實踐隊員與李梅老師合影 史佳敏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