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當地農民在田間。 周鈺晴 供圖
農田是一個非常廣闊的舞臺,但耕地使用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解決。近年來因農業結構調整,“耕地非糧化”問題突出,大量耕地轉為果木林地以及養殖牲畜等,嚴重影響了糧食生產,威脅了國家糧食安全。而其中最為突出、最為嚴重的就是耕地的林果化。
經過入戶走訪問卷調查,我們發現調查區域各個農戶的耕地分布散亂,稀碎化現象較重,每戶所分得的土地在1~3畝之間,面積較小,地塊在2~3塊之間。人們普遍認為耕地地塊過多會對于農業生產的機械耕種、打藥、灌溉帶來不便。地塊分散的農戶進行耕地細碎化整治的積極性普遍較高,但是大多數農戶因不同土地肥力和交通條件差異而抱有疑慮。

圖為實踐隊員實地采訪當地菜農。 周鈺晴 供圖
在對調查村子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我們調查發現雖然各地都有可行的土地政策但受到村民們外出打工人口流動、農村集體內部分配問題、宅基地使用問題、財產處置問題等多方面影響導致農村大規模的出現宅基地空置,土地資源浪費的情況。
在馬家寨村進行調查采訪時,發現大量農田被荒廢,與之相對應的是大片大片荒地被用作海帶晾曬場地。通過與當地曬海帶的阿姨進行交流,我了解到,作為臨海城市,相對于種糧產出而言,海產品加工具有成本低、收益高、耗時短、所需勞動力少等優點。將其與糧食種植的收益進行比較后,我發現,每畝海帶加工的收益約為每畝糧食種植的近五倍。至此,我意識到為何現在越來越多農戶放棄種植糧食,這也是耕地非糧化程度不斷加深的直接原因。
在此期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耕地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各地應切實認清合理利土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耕地保護工作中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節約是大戰略”的原則,深入實施節約集約高效用地新機制。“寸土生寸金”,遏制寬打寬用的占地行為,讓更多的土地投入使用支撐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圖為當地耕地閑置被用作曬海帶場地。 周鈺晴 供圖
提升農民積極性也是關鍵。在調查過程中村民提到除了小麥每畝補貼125元以外,其余各類糧食都缺少補貼,農民種糧積極性下滑。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要求我們既要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又要發揮經濟杠桿作用,落實糧食補貼,讓種糧不吃虧,讓吃糧多拿錢,下真功夫做到糧食安全萬無一失,推動耕地保護十全十美。
穩坐高談萬里,不如趻踔一程。在大學校園里,我們的生活往往局限于專業課程和書籍,對于社會的了解更多是基于理論和課堂上的掌握。而三下鄉活動則為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讓我能夠近距離地觀察和感受農村發展的現狀。我親眼目睹了農村的農田耕種、農民的辛勤勞作,也了解到農村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這種實際接觸讓我對農村的認識更加深入,對國家發展有了全新見解,得到了真正的收獲。
農村是國家的腹地,農民是社會的基石。與農民一起勞動、解決實際問題,在面對農村發展中的問題和困境時,我意識到自己可以為他們盡綿薄之力,為農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種社會責任感在我內心深處燃起,使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只有更多的有志青年融入時代大潮,發揮才能,才能更好地實現農民富、農村美、農業強的目標。我相信,青年立足于當下,以青春的熱血和真誠投身鄉村建設中,積極發揮自己的所學所思,定能守好沃土良田,端穩中國飯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