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實踐隊隊員參觀成武縣烈士陵園內(nèi)烈士紀念堂。 王璇 供圖。
感悟紅色精神,在重溫歷史中立根鑄魂
烈士——一個讓人敬佩又振奮的詞語。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戰(zhàn)亂,人們似乎已經(jīng)遺忘了這個詞語。可是那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過罷了。剛一看到陵園大門的時候,我被陵園里這種莊嚴肅穆的氛圍深深地震撼到了,心情也變得沉重起來,僅用感動一詞不能夠準確形容,我不禁感嘆,他們生逢其時,責(zé)任在肩。面對硝煙戰(zhàn)火,他們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在黨的領(lǐng)導(dǎo)下,將侵略者趕出中國。他們帶給我們的又何止是“革命英雄”“獻身國家”“精忠報國”這些詞能表達盡的呢?這些歷史,是我們永遠不能忘懷的,這些革命烈士,更無法忘懷。重溫歷史,可以讓我們在和平的新時代中感悟紅色精神,建立革命的根基和革命的精神。
圖為實踐隊隊員參觀成武縣烈士陵園內(nèi)烈士紀念碑。 王璇 供圖。
汲取紅色力量,在學(xué)思漸悟中凝聚力量
穿過陵園大門,實踐隊員來到了革命烈士紀念堂,紀念堂中播放著鏗鏘有力卻又節(jié)奏舒緩的紅色音樂,紀念堂中陳列著一百多名烈士的英名。有的名字刻在上面,有的卻是無名烈士,不知他們來自何方,但不管來自何方,他都是在革命戰(zhàn)爭中英勇抗戰(zhàn)、壯烈犧牲的英雄。此外,實踐隊員還通過詢問陵園園長了解到成武縣烈士陵園始建于1964年,是為紀念在成武縣歷次革命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以著名文化遺址“文亭山”為基礎(chǔ)建造起來的。這里安葬著195位有名烈士和170位無名烈士的忠骨。堂前還有著遺址建筑“觀武亭”“會文亭”,二者渾然一體,與其他建筑相輔相成。
傳承紅色基因,在奮力前行中開拓攻堅
想起手中還有在來的路上從園外采來的一束鮮花,我伸出雙手,彎下腰去,將這束鮮花獻給了革命先烈們,或許先烈們也在看著我們,看著我們這一代新中國的中華兒女,如何來完成他們未完成的使命,我想,我可以告訴他們,中國勝利了,新中國成立了,我們的國家,是一個負責(zé)任的大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大國,是他們理想中的大國。我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變得越來越好了,感謝你們,我們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寧。請你們放心,請黨放心,我們會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在未來的征途中不怕困難,勇往直前,開拓攻堅。
圖為實踐隊隊員參觀成武縣烈士陵園內(nèi)烈士墓。王璇 供圖。
千秋偉業(yè),百年只是序章,通過此次紅色研學(xué)之旅,我感悟到了紅色精神,在緬懷革命先烈的同時立根鑄魂,從中汲取紅色力量,注入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作為新時代青年,我不禁感慨萬千,紅色基因融入每一位中國人的記憶與血脈中,奮斗百年路,奮起新征程。我深刻認識到紅色文化對于我們的深遠影響,因此,我們更應(yīng)該了解紅色文化,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zé)任。(通訊員 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