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96個“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為了更深入、更近距離了解紅色文化,探索革命年代中的“人、物、事、魂”,我所在的志愿者小隊走進紅色文化歷史博物館——淮海戰役紀念館,聽先輩故事,看歷史遺跡。學紅色精神。
淮海戰役紀念館位于江蘇省徐州市東南郊的鳳凰山東麓,建在淮海戰役紀念塔的東南,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館頂是琉璃瓦,中間是廡殿重檐門廊,建筑面積2800多平方米。
館內有戰爭中敵我雙方的武器裝備,各種槍支大炮,種類很多,印象比較深的是兩個仿真場景,一個是迷你場景,實景和壁畫連為一體,虛實難辨,戰火連天的氛圍非常逼真,人物的神態也很生動,還有一個等比例大小的實景,模擬得像是凌晨天亮之前的順林里,很多戰士蹲藏在壕溝里,條件艱苦,因為是等比例大小,這個場景更真實,對戰爭的殘酷慘烈會有更直觀的理解。
淮海戰役,又稱“徐蚌會戰”,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云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之一。
戰役于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解放軍總共傷亡13.4萬人。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最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淮海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第二個戰役。
參觀完淮海紀念館,了解了先烈的故事,團隊成員更加明確自己要做的不僅僅是講黨史,更要將黨史學習以更加創新的方式講述給更多的人。跟隨館內指引牌指引,團隊成員觀看聆聽一個又一個戰斗故事,在紀念館一張張承載歷史的照片,一件件飽經風霜的文物前駐足,大家心潮起伏。
走出淮海戰役抗戰史實展館,實踐團成員沿著革命小路重溫革命先輩們那段崢嶸歲月。團隊成員在觀賞布局嚴謹、錯落有志、規模宏磊碑林同時,進一步了解到淮海戰役的歷史,感受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淮海戰役的高度評價。團隊成員后來到群雕、、國防園、粟裕墓、胡耀邦同志植樹處等地緬懷參觀。
實踐活動結束,團隊成員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當下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繼承先烈遺志,汲取前行力量,堅定理想信念、強固精神支柱、砥礪意志品格,從黨史學習中汲取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