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看齊俯接地氣,鄉村振興有活力。近年來,龍巖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堅持產業引領,按照“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的理念,創新開展“兩治一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推進鄉村振興“一縣一片區”建設,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積極探索“農業+”“文化+”、“旅游+”、“互聯網+”等產業興旺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品牌。為深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農業與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發展,充分展現我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育人實效,勇擔重任,“掘‘特色’融‘產業’,‘鄉村品牌’賦能鄉村振興——閩西“青推官”社會實踐團隊以龍巖市巖山鎮萊山村、蘇坂鎮黃地村、江山鎮山塘村、大池鎮大東村為例,走進現場,開展實地調研,開展了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社會實踐讓我頗受啟迪,深刻明白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
深入基層,在實地考察中“抓住關鍵”。“掘‘特色’融‘產業’,‘鄉村品牌’賦能鄉村振興——閩西“青推官””社會實踐團隊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深入各個特色鄉村開展實地調研考察,針對特色村產業、品牌建設等情況展開了解。我們實踐隊前往新羅區江山鎮山塘村開展實地考察時,在山塘村黨支部書記郭潮金的帶領下先后參觀了閩西紅色軍工創建與發展主題展館、紅色兵工廠舊址。山塘兵工廠舊址位于龍巖市新羅區江山鎮山塘村,是中央蘇區第一個紅色兵工廠。作為該地的品牌特色,各地黨員干部群眾多次來到此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同時也成為龍巖市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產業的發展。了解當地產業的發展現狀,當地干部群眾也向我們介紹了當地發展成功的相關經驗,特色品牌的打造有力地助推了鄉村振興。
調查問卷,在理論記錄中“解鎖密碼”。問卷調查作為了解民情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總結問卷調查報告,通過文字、圖標等形式將調查的結果表現出來,使人們對調查的問題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和認識。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我們實踐團隊基于大學生視角對政府、鄉村、村民和青年提出可行性的建議,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我們在深入實地前,展開討論研究,制作問卷調查,提出如您之前有了解過鄉村品牌建設的相關內容嗎?您認為當下鄉村發展面臨的問題有哪些呢?您有享受過哪些關于鄉村建設的政策嗎?等一些列符合實踐主題的問題。在走進鄉村振興現場時,發放問卷,并針對問卷結果繪制圖片信息,提出建議。
干部專訪,在了解民情中“走出路徑”。我們實踐團隊提前聯系實踐鄉村的相關負責干部,以“面對面”的形式與村干部展開討論。當地村干部對當地鄉村的發展更為了解,他們清楚地掌握當地鄉村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解決的方法。在和各個村干部的專訪中,我感受到了鄉村品牌建設的不容易,沒有什么事情是一步成功的,他們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實現了今天的發展興旺。以龍巖市巖大池鎮大東村為例,在村干部的介紹下我們得知大東村利用“回音谷生態農莊”旅游區優勢,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重要位置,讓交通發展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通過“交通+產業”“交通+旅游”等各方面同步發展。實施村莊景觀提升改造,亮化村道改造建設,因地制宜布置鄉村景點,提升村容村貌,為走好鄉村振興之路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視頻制作,在品牌講解中“助力發展”。我們實踐團隊通過英文宣傳講解,制作微視頻的形式,展示我們的實踐成果。我們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在此次社會實踐中充分發揮了英語專業學生的優勢,為鄉村特色品牌提供英文翻譯,并將其錄制成視頻,通過視頻的形式,推動鄉村品牌的宣傳,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前往。“互聯網”作為新時代發展傳播的新媒介,極大地推動了信息的傳播發展。此次英文微視頻的錄制,也有力的推動鄉村品牌建設,以科技創新驅動鄉村振興。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在返鄉創業、振興鄉村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推動鄉村振興建設,青年應勇擔重任。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青春之花必將在田間地頭絢麗綻放,共同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圖景。龍巖學院“掘‘特色’融‘產業’,‘鄉村品牌’賦能鄉村振興——閩西“青推官”社會實踐團隊將繼續結合專業優勢,發揮自身力量,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