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村委,探索漁村發展之路
7月11日,我們來到李家臺村村委會,采訪到了李家臺村支部的工作人員,說到漁村最近的發展,一開始,她很高興地同我們講述著漁村這些年來發生的變化,以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漁村煥發出的嶄新面貌,“老百姓的日子過好了,李家村的發展越來越好了,我們的工作才算做到位,我們的付出才算有了回報!”在她的話語里,我感受到那顆對人民負責,為大家貢獻的熾熱的心。談到生態環境的變化給漁村帶來的影響時,她說到:“我們本就是靠海而生,如果生態環境出了問題,將對整個李家村帶來很大的打擊,這方面的工作是一定要重視起來的!”眼神堅毅,語氣肯定,面對她,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責任,更加堅定了自己建設家園的決心,要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而努力奮斗。

圖為工作人員向實踐隊員介紹李家臺發展。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
同村民交談,體會他們視角里的漁村發展
一路走訪,村民們都十分熱情,談起自家,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越來越多的旅客來到這旅游,喜歡咱們海邊的美景和美食,他們不僅帶動了村里的經濟發展,還十分喜歡我們的趕海文化,好多人提著小桶就去趕海了。”阿姨一邊說著一邊帶我們參觀了村里的趕海區域。這里的海水清澈見底,沙灘細膩柔軟,海風中帶著一絲絲的咸味,讓人心曠神怡。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旅游業的發展,村民們的收入也有了顯著的增加。許多村民通過開設民宿、餐館和紀念品商店,獲得了更多的經濟來源。阿姨說到:“以前的人,家里基本上都選擇出海捕撈,在大海上漂泊,如今,大家有了自己的小餐館,有了小民宿,收入也多了,也不用去做一些危險的出海工作,都從大海上岸了。”生活質量的提升不僅體現在物質上,更體現在精神上。村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們希望自己的家園能夠變得更加美麗,生活能夠更加幸福。從他們的眼里,我看到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李家村,感受到了他們當下的幸福與美滿。以前靠海只能出海,如今再靠海,也能在陸上發展。

圖為實踐隊員與當地村民交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
傾聽游客心聲,思考未來發展
當我們來到趕海區域時,一位阿姨正在撿海灘上的裙帶菜,她已經來過日照許多次,這里安逸的氛圍,悠閑的生活氣息,熱情的人們讓她對這座城市難以忘懷。“這里的寧靜和自然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感受時間的流轉。我最喜歡來這趕海,感受到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樂趣,也更加理解了當地人對這片海洋的依賴和敬畏。”在這篇海灘上,還有許多同阿姨一樣喜歡日照的老人,他們也都喜歡在海邊的愜意生活,但同時,他們也在用心的守護著海灘的生態環境,離開時只留下足跡,我想,這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時刻。

圖為實踐隊員與趕海游客交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曉琳 供圖
實踐的時光很快就過去了,短短一天我收獲頗豐。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了“三農”問題的復雜性和重要性。作為地理與旅游專業的學生,我們認識到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推動鄉村發展、解決“三農”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共同為建設美麗鄉村、實現農業現代化而努力。這次實踐不僅讓我們了解了李家臺村的現實情況,也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我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李家臺的明天會更加美好。(通訊員 蔡躍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