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入礦區:直面現實的挑戰
當我們踏入濟寧煤礦區的那一刻,眼前的一切讓我心中充滿了復雜的情感。這里曾是中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之一,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如今的煤礦區正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土地塌陷問題尤為突出。這些問題使曾經的綠水青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在走訪社區居民時,許多居民告訴我,礦產開發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較為明顯,尤其是土地塌陷問題,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一些居民的房屋出現了裂縫,耕地也因塌陷而無法正常使用,這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經濟收入。然而,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大部分居民對于生態修復的具體政策和技術了解有限。這讓我意識到,提高居民對生態修復的認知度和參與度,是我們當前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我們不能讓這片土地的居民在困境中感到無助,他們需要了解生態修復的重要性,更需要參與到生態修復的過程中來,為自己的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二、礦工故事:堅韌與希望的力量
深入煤礦區,與煤礦工人的交流讓我深受觸動。他們的工作環境艱苦,勞動強度大,工作倦怠感較強。部分工人在工作中逐漸生出一種距離感,覺得工作帶來的壓力較大,隱隱對工作意義有所思索。然而,讓我敬佩的是,部分煤礦工人表現出較強的心理韌性,能夠在壓力下保持清晰的思路,不會因失敗而氣餒。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能夠輕松地從困難或精神疾病中恢復過來。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讓我深受鼓舞,也讓我看到了希望。在與煤礦工人的交流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他們的不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國家的經濟發展貢獻了力量,卻面臨著如此多的困難和挑戰。然而,他們并沒有被困難打倒,而是用堅韌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這讓我明白,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只要有堅韌的信念,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迎來希望。
三、塌陷區生活:堅守與期待的力量
在對塌陷區社區居民的調查中,我看到了他們的堅守與期待。土地塌陷、家庭收入減少等問題困擾著他們,村莊的醫療水平與基礎設施也難以充分契合他們日益增長的發展需求。然而,部分居民表示,他們愿意參加村里的重大決策,積極參與村莊的發展計劃。他們還經常與鄰里討論如何增加家庭收入,交流防災減災和生產經驗。這讓我看到了他們的自我發展意識和社區參與度,也讓我看到了這片土地未來的希望。塌陷區社區居民的堅守讓我深受感動,他們在困境中沒有放棄,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的期待也讓我深感責任重大,我們不能讓他們在困境中孤獨前行,而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生活,實現自己的夢想。
四、實踐感悟:成長與責任的擔當
通過這次實踐調研,我深刻認識到,濟寧煤礦區的生態修復和居民生活韌性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任務。煤礦區居民、煤礦工人和塌陷區社區居民,他們都是這座城市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他們的認知和韌性,不僅關系到他們自身的生活質量,更關系到整個煤礦區的可持續發展。在實踐過程中,我看到了他們的困境,也看到了他們的希望。他們的堅韌不拔、積極樂觀的精神讓我深受鼓舞,也讓我明白了我們肩負的責任。我們不能讓他們在困境中迷茫,而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和心理韌性,探索生態修復與產業轉型的宣傳形式,提高他們對生態修復的認知度和參與度。這次實踐讓我成長了許多,也讓我對未來的行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我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一定能夠匯聚成強大的力量,推動濟寧煤礦區的生態修復和可持續發展。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努力,為這片曾經因煤而興的土地,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而奮斗。(通訊員 劉芊羽)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