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6月16日電(通訊員 王一函)為了更好的宣傳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暑期實踐小隊“經典傳承隊”的成員們在2022年6月16日前往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重走紅色足跡,探尋英勇烈士們的傳奇故事,感受革命先輩們的不朽精神。
雨花臺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雨花臺擁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1927年以后,雨花臺淪為國民黨統治者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雨花臺作為獨具代表性的烈士陵園,對于了解先進烈士陵園規制、學習先烈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烈日當空,隊長帶著成員們前往雨花臺風景區。進入雨花臺,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莊嚴的革命烈士雕像,他們目光堅定,直視前方;他們握緊拳頭,誓不可屈;他們時刻準備著向祖國奉獻生命。小隊成員們瞬間就被革命烈士雕像嚴肅莊重而充滿斗志的氛圍所感染,情不自禁的凝視著在雕塑前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接著,小隊成員們沿著路線來到美麗的二泉后山景區,在這里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家庭在游玩和鍛煉。經過歷史悠久的太監義會碑到梅崗,再到充滿教育意義的江蘇國家安全教育館。在這里,小隊成員們領略到了不一樣的抗日精神和無畏的保家衛國精神,從武力到機械,從書信到網絡的變遷,見證了許許多多的偉人偉事,見識到機密泄露給國家帶來的的重大危害……
沿著坡繼續向上爬,小隊成員們來到了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看到這座挺拔高大的的石碑,不由心懷敬意。高42.3米的紀念碑,寓意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身正面是鄧小平親手書寫的碑銘,背面刻著江蘇省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寫的碑文,表達了對烈士的敬仰和緬懷。隊長帶領成員們先買了束潔白的菊花,然后一個接著一個將菊花圍放在紀念碑周圍,看著石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隊員們都低下了頭。面對著這些忠貞愛國的的烈士們,隊員們高舉國旗歌唱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聲熱烈而雄壯。離開烈士紀念碑之后,成員們向著烈士紀念館方向前進。途徑美麗的倒影池和莊嚴的紀念橋。倒影池巧妙地運用了物理學折光原理,將紀念碑、紀念館和四周的景色倒影于其中。倒影池南北兩端各有一方大型花崗石照壁,分別用漢、蒙、維、壯、藏五種民族文字刻著國際歌和國歌,國歌碑的東西兩側有兩位相對而立的花崗巖紀念雕塑,一側是托帽持鋼槍的戰士,一側是垂首默哀的女性,刻畫出緬懷先烈的主題。而紀念橋跨雨花湖,連接倒影池與紀念館。長103米,寬12米,橋中間4米為花崗巖路面,兩邊各鋪設雨花石。橋兩側坡面上各有12個圓形花圈,共24個,寓意著一年12個月、24個節氣后人對烈士的無限思念之情。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一座綜合反映雨花英烈事跡的革命紀念館,館名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整個展廳總體由“序言廳”“基本陳列”“春滿人間”“時空隧道”“深情緬懷”五部分組成,按照歷史發展的時空順序,為參觀者全方位展示了雨花烈士的革命精神。隊員們走進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烈士們的英勇事跡。他們的事跡展現了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為民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展館里還陳列著烈士們的遺物:烈士郭綱琳的刻著“永是勇士”四字的銅雞心,烈士丁香和丈夫唯一一張合影,烈士許包野給妻子寫下的家書,烈士趙良璋作曲,友人薛介民作詞的曲譜《盟》……詳實的史料仿佛跨過時空為隊員們講述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些英雄先輩們的高大形象仿佛就在眼前。他們也許無法看到后人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沒有他們,何來今日的國富民強?隊員們在心中默默感慨:“先輩們,這盛世,如你們所愿!”
本次調研活動雖然已經進入尾聲,但對于小隊成員來說,這次寶貴的經歷不僅開拓了視野,鍛煉了收集,整合歷史資料的能力,增加了閱歷,更是一次精神洗禮。隊員們在雨花臺留下的不僅僅是腳印,更是一顆顆銘記歷史,永不遺忘的心,是向先輩看齊,賡續紅色血脈,爭當時代弄潮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