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心筑夢,彰顯青年擔當
實踐隊于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榮地村小學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支教活動,讓愛心相加,將志愿傳播。依托豐富的支教經歷,實踐隊精心選配授課隊員,科學合理設置各類課程,致力于將扶智與扶志相結合,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汲取力量,再續輝煌。志愿者焦彥凱在黨史宣講課上,向孩子們講述了從一葉紅船到巍巍巨輪,從嘉興南湖到星辰大海,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劈波斬浪,譜寫的壯麗凱歌,鼓勵孩子們從中汲取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觸摸歷史,感知文化。為教育引導孩子們強化文化價值認同和堅定文化自信,志愿者吳朋鋮帶領孩子們領略了石器時代陶器的精美絕倫,聲情并茂地講解讓五千年歷史的輝煌燦爛和滄海桑田盡數展現。志愿者王幸安從交流、藝術、肢體等多個維度展示了漢語的魅力,讓孩子們感受到漢語的博大精深。領略“三航”,筑夢啟航。志愿者李佩希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和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帶領孩子們重溫西工大的輝煌歷史與深厚底蘊,普及了“三航”基礎知識和驕人成就,鼓勵孩子們立鴻鵠志,做奮斗者。此外。還有生態文明、自我認知、心理健康、飛行比賽等精彩紛呈的課程與活動,共同助力孩子們成長。
志愿者吳朋鋮為孩子們講解陶器的發展史
孩子們認真聽課
志愿者幫助孩子們為3D打印的陶器上色
放飛手工飛機
赴實地調研,心系鄉村振興
榮地村位于融水苗族自治縣境內,當地民居建筑、語言、服飾等方面都保留著濃郁的侗族傳統特色。村內有著美麗的自然風光、濃郁的侗族風情,蘊藏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是融水縣發展旅游最早的行政村之一。
實踐隊深入榮地村,了解當地產業發展現狀。經村委介紹,了解到當地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為杉木、竹子、八角等,養殖業以香豬、牛、禾花魚為主。“水稻作為我們村主要的經濟作物,經過全村人民的不懈努力和政府提供的優良品種,水稻產量較前幾年得到了極大提升,村民的飯碗得到了保障。”村委說道,“此外,我們全面加強鄉村旅游產業建設,先后建成或修復了榮地村侗寨門、風雨廊橋、萬年火山石遺址等多個景點以及相應的基礎設施。通過深入挖掘紅色教育文化,侗族鄉愁、農耕、火塘、織錦文化等,加快發展榮地旅游業。”
憶崢嶸歲月,厚植愛黨情懷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外御強敵、內施新政,萬里河山由此雄偉壯麗,歷史長河由此豪情萬丈。中華兒女在黨的帶領下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開天辟地的新篇章。
隊員們參觀了周恩來總理曾住過的房間,走進了李克農處長的辦公室,深入了解了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的光榮歷史。一張張陳舊的桌椅,一個個陳舊的床鋪,無不反映出老一輩革命家不怕吃苦、敢為人先的奉獻精神。隊員們充分感悟到中國共產黨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和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青春總會激蕩出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的力量。我們青年一代將繼續在實踐征程中力行擔當,在不懈奮斗中逐夢前行,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