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陵園,莊嚴肅穆之氣撲面。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正面刻有“浩氣長存”、背面刻有“光照千秋”幾個大字的正門,氣勢雄偉。陽光灑在石階上,象征著革命的光輝歲月。沿石階而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座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讓人肅然起敬。多少槍林彈雨的戰斗,多少壯懷激烈的犧牲,英烈們用如山的信仰、如鐵的信念守衛著腳下的每一寸熱土。“革命烈士紀念碑的建成是后人對革命先烈的敬重和感恩,是繼承先烈遺志、傳承紅色基因的體現。”紀念碑可以緬懷烈士,激勵后人,弘揚先烈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
緬懷先烈,青山有幸埋忠骨。這里莊嚴肅穆,集中安葬著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一直到和平建設年代1973名新泰籍有名革命烈士和719名無名烈士,其中著名烈士108名。他們的英靈在這里安息著,墓區四周的蒼松翠柏、茂林修竹,像是守衛烈士英魂的戰士,又象征著革命烈士們的堅定節操和頑強的精神。站在這里,透過一塊塊墓碑,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的嘴角上揚,他們的眼中有光,他們的外表是那樣樸實無華,但是他們的精神又是那樣不平凡。知道如今已山河無恙,他們也會感到高興吧。
我還了解到了幾位新泰籍烈士的事跡。李長友,生前部隊為三野八縱二十三師六十七團,1927年在曹縣土山集體戰斗中犧牲;劉漢英,1938年1月參加徂徠山起義,曾任四支隊連長、縣大隊政委、沂蒙山武工隊隊長,1941年在沂源縣犧牲;王樹厚,1944年4月參加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對革命事業忠心耿耿,歷次戰斗中沖鋒在前,曾任副連長,在淮海戰役中帶領全連戰士,英勇奮戰,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叫苦,為掃清我軍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光榮獻出了自己的生命,載入《新泰縣著名烈士英名錄》;房浩,2019年5月13日在執行飛行任務時壯烈犧牲。在我們心中,他們的犧牲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撫今追昔,紅色精神永傳承。烈士們,用生命書寫著忠誠;他們用流血和犧牲換來山河無恙。我們在墓前集體默哀,緬懷先烈。在一區墓前默哀的過程中,我感慨萬千,再抬起頭時,已淚眼朦朧。我想沿著小路將墓碑一塊一塊地看一遍,于是從一區慢慢走到了四區。很多人都是在風華正茂的年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有的人可以名揚一時,但終會被歷史遺忘;有的人生前鮮為人知,卻可以名垂千古,烈士們就是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英雄。烈士們的精神,需要我們傳承和發揚。
紅色歷史、烈士精神,刻骨銘心。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永遠鼓舞著我們勇敢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