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因為與你們相遇,喚起心中久違的自由。山東理工大學“E行朐邑”實踐團十余位位學子,深入基層實踐,相聚于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在這片廣袤的大地,用腳步丈量出經濟文化生態發展偉力,將知識化為前行的力量。在臨朐,在社會實踐之行中,掙脫心間的枷鎖,于汗水與歡聲中做本真的自我。
這一站,我們來到泉頭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泉頭村由此得名。走進泉頭鄉愁記憶館,體味“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獨屬于泉頭村人的鄉愁。鄉愁記憶館陳列著傳統農耕農具、老物件以及一些積存的報紙、書籍和往來賬目憑證等資料,一切都似在訴說著泉頭的歷史、文化、情感,也讓我們看到了泉頭發生的歷史巨變。
村干部向我們介紹到,為全面促進農村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基礎,先后成立泉頭村勞務合作社和鑫泉果蔬專業合作社,周密組織運營農副產品加工及銷售,持續提高村民收入,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過去,泉頭村以種植小麥、玉米、谷子、高粱、地瓜、大豆等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為黃煙和蠶桑。調整產業結構后,發展果品生產,建成山楂園350畝,優質柿子園500畝,年產鮮果80萬公斤,成為支柱產業。2006年以后,在臨朐縣煙草部門扶持下,開墾荒山荒坡,建成500多畝優質黃煙基地。近年來,在嵩山生態旅游發展服務中心的引導和帶領下,強化優質山柿發展和管理模式的同時,大力倡導種植富硒佛手瓜和優質蜜桃,目前,佛手瓜年產值超過350萬元,蜜桃種植迅速擴大至2000多畝,年產800萬斤,收入超千萬元。
鄉愁記憶館中記錄的點滴,從歷史到現代,從干部到人民,使我感悟到村干部時刻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帶領人民接續奮斗,夜以繼日,不舍晝夜,用奮斗和忠誠譜寫了富民強農的華麗篇章,在富裕百姓、造福百姓、普惠百姓中增進人民福祉,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隨后,我們前往草木染非遺工坊,詳細了解捶草印染和藍印花布制作工藝。并且按照老師講解的步驟進行親手實操,一手持小錘,一手撫花瓣。這個過程既是我們對技藝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認識,也是感悟中華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實踐團成員對捶草印染和藍印花布制作工藝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體會到非遺保護傳承融入現代生活的價值。
“E行朐邑”實踐團的臨朐之行就此告一段落,與其說我們學到了很多實踐知識,不如說我們感受到了更多的溫暖。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感受到了“堅守信念、團結一心”的紅色精神,我們親身體驗到了當地人們走向小康社會的幸福,更是感受到了臨朐人民的熱情好客。實踐深刻啟示著我們,青年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就能激發最強勁的奮斗力量,綻放最美的青春光芒。我們與中國新青年一道,在今天,以更加積極、更主動的姿態,走到實地了解一個地方的人文風情和歷史印記,感受幾千年非遺的傳承之美,去實現自己的價值。社會實踐與想象的大有不同,它拋開浮于紙面的文字,讓我們把身子和腳步扎進實踐地,真真切切學習脫貧攻堅路上的艱辛,政策落實的成效,了解群眾的幸福生活,遠比書面知識更加的鮮活動人。這里遠離大城市那樣的熱鬧與喧囂,有著獨屬于臨朐人民的一份安頓與樸素。希望未來的臨朐,希望未來的我們,仍將繼續保持奮斗之心,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期待下次再見到的是更美麗的臨朐,是更好的我們。珍藏此次實踐的記憶,懷揣著美好的憧憬。未來,再會!
作者:綦琪來源:山東理工大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