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其數的空巢老人、逐漸被現代社會高科技淘汰的老年人、思想頑固不化的老年人所面臨的困難和矛盾是我們不容忽視的,我國已悄然步入老齡社會,老年人群體邊緣化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而隨著本次“三下鄉”到來,古時有飲菊酒、賞菊花、登高等習俗,而今尊老敬老成了我們本次活動的核心主題,但其不變的是人們對禮儀禮節的相知相守。對于老年人來說,喝什么吃什么可能并不重要,孩子們的點滴陪伴才是最重要的。守住孝道,重現中華禮儀長淳之風,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正是帶著這樣的心情去進行本次的活動。
去敬老院前有些期待,有些擔心,期待去見到他們但又擔心不知道該怎樣做才能讓他們開心,是幫老人們打掃衛生?是陪伴?還是....同來的伙伴們也應該懷著同樣的心情。但這我們這一支充滿愛心的隊伍仍然提上水果與餅干,穿上志愿服,熱情滿滿的出發啦!
到達敬老院后,開始有些手足無措,后來院長讓我們將老人請出來,讓他們圍著桌子坐在一起,伙伴們開始為老人們念報紙,打掃衛生,與 他們健談,聊聊生活,聊聊樂事,漸漸與他們融入在一起,因為有了老人們的可愛慈祥,一切似乎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難。我們與老人們一起合照,當給老人們看我們與他們一起合照的照片時,照片里外的他們都笑得很燦爛我想這應該就是陪伴的力量,也是此次愛心志愿服務的意義吧
愛能夠穿過歲月將心連在一起,只要有人間溫情,無論年齡的大小,不論吳系的親疏。我們可以用溫暖拂去一些不為人知的冷漠,小小的善良之心,哪怕微小,但也足夠為他人帶去我們獨有的溫暖力量,然后匯聚成愛的不盡長流。
不學禮,無以立。不知儀,事無成。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樹立尊老敬老的意識,承華夏文明禮儀之風,揚神州孝道文化之根。傳統禮儀禮節.是民族認同的根本所在,重陽節理應被社會給予足夠的重視,借助重陽節這一天,大力弘揚尊老敬老、守孝親親的中華傳統禮儀美德,深掘其形式之下的精神內涵。我們更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豎定正確的價值觀,結合時代要求繼承發展傳統禮儀禮節,讓華夏文明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一個尊老敬老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一個尊老敬老的社會是溫暖和諧的社會,一個尊老敬老的國家是知禮守節的國家。
流光不道孝情晚,尊老敬老的禮儀禮節永駐人們心田。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悠久文明歷史積淀成的孝道文化,使人們知根行本。我們應傳承這禮儀風尚,承續這文明薪火,讓中華傳統禮儀伴著春風,沐浴在朝陽下,萬代不朽。
西南石油大學2021級三下鄉計科院敬老大隊 責任編輯:廖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