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謀劃,落細落小
在調研開始前,團隊成員首先制定了調研問卷,問卷主要從基本信息、現有配套措施下的生育意愿、生育影響因素、疫情影響生育的情況以及對生育配套措施的開放性建議五個板塊展開。而調研地點選擇南寧與桂林的城市地區、桂林與欽州的農村地區是經過團隊成員深思熟慮和共同探討后的結果。此次調研主要傾向于對比城市和農村對于三孩政策的不同看法,從而因地制宜的制定相應的對策與建議。廣西南寧與桂林是較為發達的地區,欽州相對較為落后,同時考慮到團隊成員的生源地以便于調研的開展,最終確定了此次的調研地。而調研對象主要傾向于農村和城市的育齡家庭,尤其是是二孩家庭,以確保調研獲得的數據具有真實性和有效性。
問卷調研,高度保障
經過前期的諸多準備,為有效拓寬調研渠道,增加信息數量。團隊采用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調研方法進行此次實踐調研,隨后團隊成員通過會議討論決定將線上調研范圍確定在廣西地區,其主要原因是:①廣泛發放線上問卷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多方面不同的信息;②在廣西范圍內發放線上問卷便于與線下調研相結合進行討論分析;③廣西人口較多,信息量較其他地區大。除此之外,為了提高問卷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團隊成員運用 GooSeeker 軟件爬取出網絡中人們對三孩關注點的詞云圖,從詞云圖獲取關鍵詞,并利用提取出來的關鍵信息在問卷中設置基本信息、現有環境下的生育意愿、生育影響因素、疫情對生育情況的影響、三孩生育建議等相關問題,以此來對廣西居民的生育意愿有大致了解。線上調研中,問卷收集實收到490份,剔除不合理問卷60份,從結果分析中直觀地看出:30-40歲的問卷填寫者占比最高,且均為已婚人士;在經濟收入的子版塊問卷中,月收入為三千以下的問卷填寫者占比較高,為30%;51.43%的問卷填寫者對三孩政策持中立態度,其次是41.02%的支持態度,不支持占比7.55%。

(圖為線上問卷調查者年齡分布情況和對三孩政策所持態度的比例情況。)
線下走訪,深入了解由于線上問卷調查存在一定的缺陷,收集的數據不一定真實,為了彌補線上調研的不足,獲得育齡父母在三孩政策背景下的真實生育意愿數據,且考慮到部分農村地區的育齡婦女接觸網絡資源有限,不懂如何操作線上問卷填寫,因此調研團隊對線下農村地區進行線下走訪調研,同時也會對城區居民進行深入訪談。調研團隊主要以具有典型代表的育齡父母為訪談群體,即已育有一孩或二孩的家庭,特別是已婚女性育齡群體,進行面對面交談,了解其關于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態度和個人對三孩生育意愿的真實想法,最后詢問其對國家之后實行的生育配套措施有何期待以及對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的開放性建議。
線下走訪最重要的是首先表明調研團隊的身份以及調研的內容和原因,目的是讓調查對象放下戒備心態,營造更加自然的訪談氛圍。一次在南寧市區與一名已婚生育一個孩子的年輕女性交談時,團隊成員了解到這位年輕媽媽未來不會生育三孩,即使政策鼓勵也不會改變她的生育意愿。她表示養育一個孩子已經是不小的負擔,撫養孩子長大的教育成本耗費巨大。對于生活在城市的家庭來說,從幼兒園起就是一筆不小的花費,還有報各種培訓班、興趣班。即使國家對生育三孩有補貼,但補貼相對于養育成本占比不大,因此,她建議國家能夠將義務教育的年限延長,如果將九年義務教育延展到十二年義務教育,一定程度上會大大減輕父母的培育孩子負擔。在談及是否會生育二胎,她答道未來一切都是未知的,或許以后經濟能力變強還會考慮再生多一胎。除此之外,團隊成員還詢問了部分已生育二孩的女性,絕大部分認為兩個孩子已經是極限了,根據現實經濟狀況來看,受疫情的影響,經濟不景氣,部分人隨時面臨失業的可能,如若要保證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質量,只能減少孩子生育的數量。

(圖為團隊成員與城區育齡女性訪談,介紹調查問卷內容。)
而后,團隊成員來到欽州農村地區,在被調查的人群中,部分人對三孩政策是毫不了解的,因此團隊成員對他們進行耐心的普及和講解,在講解后再詢問其看法。調研團隊從一名已生育兩孩的農村婦女的交流中獲悉,其周圍農村家庭大部分也是只生育兩孩,生三孩的只是少數,生得越多則壓力越大。同時也提到,現在很多家庭不愿意生,除了經濟壓力大,沒有人幫忙照顧孩子也是一個原因,因此希望育兒所等機構能夠得到普及。

(圖為團隊成員耐心為農村居民講解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從線上和線下調研的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育齡群體不愿意生育三孩,只有少部分愿意生育三孩或認為生育三孩隨緣。不愿意生育三孩的因素主要有經濟壓力大、教育成本高、照顧孩子費時費力等。為了更好的實行三孩政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政府等部門或機構應積極、有效的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及生育配套措施,增加育兒補貼和產假,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和女性權益保障,以及提供住房等政策補貼,將政策宣傳和落實到位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育齡群體的生育意愿,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從而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

(圖為調研團隊成員抵達調研地區,展開調研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