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學生來說,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我們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實踐也可以讓我們學習知識,也是鍛煉才干的有效途徑,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為高校學生了解國情、認識社會、研究問題提供了寶貴契機。在廣袤的祖國大地上,青年學子們有的重走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有的參與基層治理、調研國情民情,有的深入田間地頭、助力鄉村振興……他們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學以致用,用實際行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淬煉青春、茁壯成長。
隨著高校暑期社會實踐的深入開展,如何讓實踐更扎實、效果更好,成為值得關注的內容。于學生而言,應提高主動實踐的興趣與能力,不僅要邁開腳,走進城市農村、企業工廠,更要勤動腦、勤思考,深入理解國情民情。帶著問題調研、帶著思考實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努力將知識積累、社會觀察等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建設性意見和舉措,應當成為社會實踐的更高目標。
社會實踐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高校的不懈努力、各地各部門的大力配合。吸引學生參與實踐、指導學生學會實踐,不少高校作出探索:天津大學開發專門的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出發 前了解調研相關內容、學習調研基本方法,指導學生搜集資料、取得素材、形成成果;西安交通大學加強學校和地方的聯系,建立一批實踐基地,為學校大批學生進行長期、長效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保障等。此外,近年來各地宣傳、文化、科技、體育等單位和機構,也積極配合、創造機會、形成合力,為學生參與實踐鍛煉提供了有利條件。
面向實際、深入實踐、知行合一,期待廣大青年學生以更扎實的社會實踐,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用青春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