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門進入,一片清新的綠色映入隊員們的眼簾,隊員們都被這青蔥給吸引,心中的愜意躍然臉上。道路兩旁的植物種類多種多樣,隊員們爭相說出植物的名字,像是要比比誰知道的更多,玉米、番茄、茄子、毛豆等等,農作物是很好分辨的,但遇到花卉,隊員們卻犯


(圖1為隊員們在辨認花的品種及名稱)
了難,只得掏出手機拍照識物,并牢牢記下。大家的求知欲越發旺盛,每一種植物大家都一定要知曉到底是何種生物,什么名字才肯罷休,雖然前進緩慢,但是收獲與喜悅是成倍的,這趟行程意義非凡。
偌大的培育中心,一望無際,只零零散散分布著幾戶人家,穿插在一片綠意盎然之中。走在路上,偶爾會有一些塑料垃圾躺在路邊,隊員們紛紛將其撿起,不忍這農園遭到垃圾的污染。當隊員們蹲在田邊撿垃圾時,一位老太太上前詢問隊員們在做什么,得知大家在撿垃圾后露出欣慰的笑容,不斷向隊員們道謝,連帶夸贊,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蹲起一個簡單的動作,便可改善一隅。一路前行,拾起垃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看著沒有了垃圾的田園,隊員們成就感滿滿。
繼續前行,隊員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畫面,農戶們正在收割韭黃,這一片園區的韭菜都是綠色,只這片田是韭黃且正在收割,這引起了隊員們極大的好奇心,在田邊探頭探腦,這一舉動逗笑了農民伯伯和農民婆婆們,“你看,這群小朋友都在看你的韭菜嘞!”正在割韭菜的老爺爺聽到這話,抬起頭來,見田邊站著整齊一排的隊員們,咧嘴笑了,忙招呼隊員們下來體驗一下,隊員們都不好意思,怕太生疏割不好,浪費了他們一片心意,老爺爺絲毫不介意,盛情難卻,隊員們下了田,開始學習起來。學習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田地溝壑的原因。


(圖2為韭黃收割尾聲)
由于韭菜喜水,需要經常澆灌,同時注意雨季及時排澇,韭菜采取了間隔種植的方法,兩列之間挖溝渠便于及時澆灌或排水,既減輕了人力消耗,又保證了韭菜生長不會過干或過澇。韭黃與韭菜本是同根生,只是培育方式不同。韭黃培育要培土使莖稈軟化,并在生長途中覆蓋草簾,避免陽光照射,如此才會變成黃色,本地多采用瓦筒軟化法。此法是用一種特制的高30-40CM,直徑15-20CM圓形瓦筒,現較多采用水泥倒制品,用它罩在韭菜上進行遮光,上端的筒口,白天用筒蓋遮住,晚上打開通風降溫。軟化前要中耕除草,追施一次重肥,培上泥漿防蟲。學習到了新的知識,隊員們的知識庫又豐富了許多?諝鈵灍,勞作完后,每個人大汗淋漓,深刻體會勞作的不易,大家毫無怨言,看著勞動成果,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揮手告別,又是新的風景。
“一心追尋清幽處,竹林深處有人家”,過去五年,唐昌鎮努力補齊鄉村基礎設施短板。建設高標準農田近2萬畝,建成節水工程8處,新增節水面積860畝;爭取鄉村振興專項資金3160萬元,重點提升全鎮涉農基礎設施功能配套。目前,唐昌鎮建成萬畝韭黃(韭菜)基地1個,千畝架菜、千畝生菜等綠色蔬菜生產基地20個,日產100余噸新鮮杏鮑菇、金針菇食用菌標準化、工廠化生產基地2個,建成唐元韭黃市級四星級產業園區,常年蔬菜種植面積達3.5萬畝。從小村莊發展成如今的產業園區,唐昌鎮始終堅持致力于鄉村振興發展,堅持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努力打造綠色崛起、村強民富、鄉風文明的新唐昌。團隊了解了唐昌的變化,不由發出感嘆,成功實現鄉村振興的背后,是每一個人努力的成果,偉大且崇高。
一天的實踐參觀結束,隊員們紛紛坐在桌前寫起了每日總結,表達自己內心的激動,對鄉村愜意生活的喜愛,對農民的敬佩,對唐昌鎮鄉村振興發展歷程的贊賞,以及對第二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