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實踐小組討論確定調查和訪談的目標機構及調查具體方案,并按照不同維度編制了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1月下旬,實踐小組成員分別對當地部分文化機構工作人員以及當地的部分兒童進行了訪談,并發放了調查問卷。
通過調研了解到,很多文化場所都是有組織開展相關的親子實踐活動。比如桂林市博物館,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舉辦一些“走進文物”的實踐活動;邢臺市博物館也緊隨熱點,舉辦了傳播冬奧知識的“牽手冬奧,冰雪追夢”展覽活動。而且,實踐小組成員在調研中發現,很多文化場館,尤其是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都會有專門為兒童提供服務的區域和工作人員,在舉辦活動時也會優先考慮與兒童有關聯的活動內容和形式。但是大多數活動的參與人數比預期數量要少,通過了解和訪談分析,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宣傳力度不夠,大多市民未能及時了解活動訊息。經了解,很多孩子都希望有機會可以和家長一起參與親子研學,也很喜歡實踐教育這種學習形式。
本次調研實踐活動,充分結合雙減政策以及社會現狀具有較好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首先,調研緊密圍繞雙減政策和《家庭教育促進法》,持續關注新時代少年兒童成長的特點規律,推進親子研學活動發展的工作開展及困境解決提供新的線索。其次,通過對不同地區文化機構、兒童和家長的調查研究了解當前親子研學活動推廣工作開展面臨的現實困境,以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與發展策略。最后,倡導利用學生家庭附近的文化資源,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文化資源,積極推動當地優秀的文化資源并合理應用,推動素質教育大眾化。
在雙減政策出臺并落地實施的社會大背景之下,家庭教育和實踐教育備受關注。建議更多家長要主動通過網絡了解當地文化機構的活動信息和通知,積極參加親子游學活動,同時鼓勵更多文化機構以傳統節日、假期為契機,更多組織開展多樣性實踐活動,同時做好新聞媒介的宣傳工作,此外,文化機構舉辦相關親子活動也要更加科學化、系統化,最終形成文化機構、學生家長、少年兒童三位一體的育人合力。
最后,也感謝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樂群公益發展基金的支持,我們也將持續關注家庭教育,致力于推動親子研學活動的發展,讓更多家庭的孩子能夠在研學實踐中開拓眼界、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