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年前為了孩子的教育和醫療條件,從新疆來到濟南務工,當了出租車司機,當時看中的是濟南的教育和醫療條件,但是現在來看并不是這樣的,來到濟南之后,發現山東的孩子學習上的競爭非常的激烈,在教育方面可能不是很適應,如果中考孩子考的不錯,還會留在濟南,否則會回到新疆。其次就是經濟問題,濟南的私營經濟并不是很發達,沒有賺到很多錢。但是濟南人有個優點,就是生活比較節儉,并且比較關愛小孩子。”當問及濟南有沒有什么吸引人的文化特色,司機表示對于文化體驗感到較為滿意,但更關心當下的經濟發展與下一代成長,從中可以看出教育與經濟水平與環境是留住年輕人的重要因素。接下來團隊成員采訪了博物館廳中的管理人員,問及關于圖書館的人流問題,她表示周五、周六、周日學生會來拓展訓練,多是大人帶小孩玩,外地游客也非常的多。對在博物館的工作滿意,因為工作時間合適,可以照顧孩子,時間上比較自由。
此外,團隊還對游客阿姨、同是來自山大進行社會實踐的同學、來自山大的來參觀的老師、中年游客和外地大學生進行采訪,被采訪者大都認為濟南比較有趣,博物館收藏比較全面,并且都對濟南的飲食非常的感興趣,總體來說對濟南的印象良好。最后,團隊對一位來濟南旅游的外地專業人士進行了采訪。這是一位來自遼寧的中年人,目前是一名資深企業管理講師,曾經學過畫畫,也是一位古塔深度愛好者,喜歡石刻,來山東和濟南多地的古塔和博物館進行參觀,對濟南整體印象不錯,但是交通較為不便,他認為濟南年輕人很多,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城市。此外,他對山東博物館比較滿意,他認為文物的觀賞性很好,并且進行了細致的講解。他還認為濟南歷史景點多,歷史底蘊深厚,當問及對博物館的印象會不會影響對濟南的印象,他表示對博物館的看法與對濟南的看法只有弱關聯。最后,他表示濟南人變多了,特別是年輕人挺多,在向東發展,變得越來越有活力,但是山東外流人口多,經濟不如以前。可見從大環境看山東年輕人外流較為明顯。
11月4日,致遠隊隊長鄭伊靈同學帶領王虹燁,宋鈺琪,唐慶宇一行人來到曲水亭街進行現場調研,對包括本地百姓,異地工作者等群眾進行采訪,深入了解不同人群對濟南的看法,讓項目深深扎根于本地文化之中。“濟南的景點很緊湊,生活節奏慢”曾經做過工人,幼兒園老師的78歲老奶奶向我們描述對濟南的看發和她的生活。“現在的生活我感到很知足,環境治理的很好,人們的素質也明顯提升,你們趕在了好時候,時代是你們的。”老奶奶對于濟南當下的生活感到很滿意,點出了濟南在環境整治,素質教育的成果,并對年輕人留在濟南,為社會做貢獻表示期待。“濟南物價偏高工資偏低,如果沒有房子生活會有些難度。”一對經營著小雜貨鋪的本地情侶這樣回答我們的問題,可見濟南缺乏著名企業,整體就業待遇偏低也是濟南大學生流失的重要原因。當問及推不推薦大學生畢業留在這里時,他們立刻做出了肯定的答復,“這里的風景很美,人很善良好客,非常宜居。“我們在深刻感受到濟南人的熱情的同時,也發現濟南在人文氛圍上十分有利于留住大學生。還有來濟南打工的保安大哥,退休多年的老爺爺等,他們都對濟南作出了積極的評價,讓我們感受到濟南人民極高的幸福感。
“你們應該去東區看看,那邊有很多金融相關的,年輕人很多畢業都去那里”一位爺爺向我“濟南是個人文氣息很濃厚的地方,”剛來到濟南體驗大學生活的新生這樣回答我們,“我想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去感受濟南的歷史文化。”當問到就業問題時,她認為濟南也在就業的考慮內,并且愿意推薦家人朋友來到濟南就業;在濟南發展方面,她期待濟南的公共設施可以更加完善,為我們的調查提供了新的視角。們熱情的建議。可見金融產業與新興產業等正在濟南蓬勃發展,對于改善就業環境,留住濟南大學生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總結:這次調研數量充足,調研人群職業、年齡、籍貫等呈現明顯多樣化特征,充分展現了不同人群對于濟南發展的理解與展望,對于本項目的持續推進提供堅實基礎參考。
展望:在形成歸屬感提升的模板后,期待可以將其使用的地域擴大化推廣到其他區域。商業化層面,app是一個重要的考慮方向,并計劃與學校志愿組織溝通提供介紹本地的導游服務等勤工助學崗位,與相關景區、餐館、文化體驗館等達成協議招商舉辦一系列活動如茶會、遠足等增強集體感,以實現更大的社會化效益。在一些列實踐調研擴大后考慮形成相關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