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研期間,實踐團成員們先后參觀了碑林博物館、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等多個文化性場館,親身體驗了碑刻拓印、皮影戲、等非遺項目,還與多位非遺傳承人進行了深入交流。這些活動不僅讓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精湛技藝,也讓他們了解到了非遺傳承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困境。
同時,實踐團還深入社區(qū)、學校等地,通過問卷調研和隨機訪談等方式,廣泛收集了社會各界對于非遺教育創(chuàng)新的理解和看法。這些調研數據為實踐團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也為他們探索非遺與教育融合的新路徑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與非遺傳承人的交流中,實踐團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匠人精神的重要性。他們認識到,非遺文化的傳承不僅在于技藝的傳授,更在于精神的傳承。這種精神包括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對技藝的執(zhí)著追求以及對創(chuàng)新的不斷探索。
此外,實踐團還深入了解了西安鼓樂、秦腔、造紙等世界級和國家級非遺項目的歷史與現狀,感受到了這些傳統藝術形式在新時代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新性。他們相信,通過教育和創(chuàng)新的結合,非遺文化一定能夠在現代社會中煥發(fā)出新的光彩。
此次西安之行讓實踐團成員們收獲頗豐。他們不僅深入了解了非遺文化的傳承現狀和挑戰(zhàn),也探索了非遺與教育融合的新路徑。他們表示,將在日后更加努力地保護、傳承和宣揚非遺文化,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期待在未來的實踐中能夠繼續(xù)探索更多關于“非遺+”融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