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訊 2月22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院“計”益長護實踐隊分別探訪了愛尚家養老院、長寧居養老院以及瀏河和睦養老院,旨在了解當地護理服務機構的給付模式和供給效能。通過收集調研過程中的圖片及影像資料,撰寫調研日志,為實踐項目“長期護理保險政策與護理服務機構供給:基于中介效應與給付模式異質性的分析”提供有效的證據支撐。荊門市作為全國首批15個長護險試點城市之一,取得一系列成果,得到國家、省的高度肯定,本次調研選取的機構均被納入荊門市長期護理保險示范定點護理機構第一批公式名單。
荊門實踐隊走訪醫養融合標桿 探尋 "愛尚家"長期護理新模式
荊門實踐隊深入葛洲壩社區開展養老服務專題調研,首站探訪醫養結合示范機構——愛尚家養老院。在陳院長全程引導下,團隊系統考察了該院"社區融合+醫養結合"創新模式,并深度了解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落地成效。
圖 1 實踐隊在愛尚家養老院前合影
作為湖北省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單位,愛尚家養老院構建了"三位一體"服務體系。依托葛洲壩社區醫院垂直布局優勢,實現醫療資源與養老服務的無縫對接。成員現場看到,建筑1-2層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5層為養老區域,配備專業醫療團隊和康復設施。這種垂直整合模式讓在院老人可即時獲得門診診療、康復護理、慢性病管理等23項醫療服務。
"我們日均服務社區老人超過200人次,定制化服務包涵蓋助餐、助浴、助醫等12類項目。"陳院長介紹,養老院獨創"社區嵌入式"服務網絡,通過智能終端系統為居家老人提供遠程監測,定時送餐,家庭醫生等服務實現"15分鐘應急響應"。這種不離社區、不換環境的養老方式,有效緩解了傳統機構養老帶來的環境適應難題。陳院長帶領團隊參觀了不同種類的護理房間,房間類型按照活力老人、失能老人、單人、雙人進行劃分。參觀完起居之后,陳院長指著旁邊娛樂區擺放的樹葉貼畫和卡通畫,自豪地說,他們對藝術有著特別的感知力,所有作品都有他們自己的思考,隨后便和旁邊正在打牌嘮嗑的老人們打起了招呼。
在四樓長期護理專區,團隊成員注意到每位老人房門前都設有智能護理標識系統。通過掃描門牌二維碼,可即時獲取老人的護理等級、用藥方案和健康檔案。該專區配備24小時專業護理團隊,按失能等級實施分級照護。特別設置的露天花園,老人可以在花園里舒緩身心,養鳥或者種植花草。
針對社會關注的長護險實施情況,陳院長詳解政策細則:該院作為荊門市長護險定點機構,為失能老人提供三級護理服務。經專業機構評估達標的參保老人,每日繳納53元,就可以享受護理補貼。在問及長護險護理服務等級評定時,陳院長解釋,一級為重度失能老人,大多數為植物人,沒有意識的人群,必須用鼻飼來進食,而二、三級就是輕度或中度失能的老人。她補充道,長護險可以有效減輕家庭負擔,但是需要長期繳費,并且有申請門檻,如失能評估等。
圖2 醫院樓層示意圖
值得關注的是,該院創新"安寧療護"服務模式,老人享受“輕醫療”的醫護模式,不再接受重度治療,讓老人在輕松舒適的環境中走過生命的最后一程。真正做到不僅要延長生命長度,更要提升生命質量,陳院長輕撫老人手背和脖子,她說道“許多重癥老人其實沒有明顯的感知力,但是在撫摸他們的過程當中,他們能感覺到溫暖,知道有人在關愛他們。”
荊門實踐隊探訪長寧居養老院 探訪普惠性養老與長護險實施成效
荊門實踐隊繼續開展養老服務調研工作,第二站來到長寧居養老院。作為荊門市三級護理機構之一,該院李主任帶領團隊參觀并詳細介紹了機構運營模式和長護險實施細則。
圖 3 實踐隊在長寧居養老院前合影
長寧居養老院采用長廊式布局設計,各樓層功能分區明確。一層為醫療護理區,二層設長期照護單元,三層為綜合活動區。雖硬件設施相對簡約,但基礎醫療設備齊全,每個房間均配備緊急呼叫系統。
在團隊成員問及本院長護險實施情況時,李主任特地帶領團隊走到了長護險政策宣傳欄前,李主任詳細解讀了待遇申請條件,如申請人身份,參保時長要求,審批流程等等。據李主任所說,今年已經有部分家庭提交了長護險的申請,他說這對需要養老服務但又沒有充足預算的家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調研團隊實地參觀了不同房型布局,并觀察了老人用餐和娛樂活動場景。李主任介紹,該院重點保障基礎護理質量,月費標準控制在1700元起,結合長護險補貼可大幅減輕家庭負擔。此次調研為完善普惠型養老服務體系提供了實踐參考。
荊門實踐隊探訪和睦養老院 聚焦居家護理服務與社區養老融合
荊門實踐隊的最后一站選擇在了瀏河社區和睦養老院。在張院長的全程陪同下,團隊深入考察了該院特色護理模式及長護險居家護理服務實施情況。
張院長帶領團隊參觀了養老院的整體布局。一層為綜合服務區,設有接待大廳、食堂和活動區;二到三層為普通照護區,配備專業護理站和24小時監護系統;四層為長護區,為失能老人配備專業的護理團隊和醫療設備。為了能夠容納更多的老人,和睦養老院踐行“一室多護 ,一護長護”的理念,采取長期護理為主要護理模式,并且把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相同的老人放在一起,既減輕護理難度,又防止老人因為獨處而產生心理疾病。
張院長重點介紹了該院開展的居家護理服務。該院組建了專業團隊,為社區失能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涵蓋基礎護理、康復訓練、心理疏導等項目。老人可根據評估等級享受每日2-4小時的專業照護,并享受相應的長護險補貼。
團隊實地觀摩了居家護理服務場景。在社區李奶奶家中,張院長介紹平時定期有護理人員來奶奶家中,為奶奶進行身體檢查和各項指標的評定,如果身體出現狀況會在家中進行簡單的康復訓練,幫助奶奶完成起居。"我們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檔案,每月更新護理方案。"張院長介紹,該院已為周邊3個社區提供居家護理服務,累計服務時長超過2000小時。
荊門探訪察細微,長護服務鑄大愛
此次調研活動圓滿結束,荊門實踐隊通過實地走訪愛尚家養老院、長寧居養老院及瀏河和睦養老院,深入了解了荊門市長期護理保險政策的實施成效及護理服務機構的供給模式。調研過程中,團隊不僅見證了“社區融合+醫養結合”“普惠型養老”“居家護理服務”等創新模式的落地實踐,還收集了大量關于長護險政策實施的綱領性文件,為后續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證支持。荊門市作為全國長護險試點城市的成功經驗,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之后,實踐隊將繼續深化研究,將調研資料和調研日志整合成論文報告,提供可操作性研究成果。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