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明明沒有在工作,為啥還這么累?
休息,其實也是個技術活。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文章,來自連續創業者菜刀少爺,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1、大佬都怎么休息?
看《紙牌屋》,覺得主角弗朗西斯真不容易:在外面,跟各路神仙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回到家,還要面對一個強勢的老婆。又煩又焦慮,很累很辛苦。
弗朗西斯有個愛好:玩電子游戲。想想有點滑稽,一個呼風喚雨、令人生畏的政壇精英,居然喜歡這小孩子的玩意——沒錯,這就是他休息的方式。
萬科的前副總毛大慶是著名的跑步發燒友,“跑步治好了我的抑郁癥”。據說,跑步會分泌內啡肽和多巴胺,“會上癮的”。與其吸毒,不如跑步。
很喜歡經緯的張穎。這個時代牛逼的人很多,但能牛逼得硬氣低調、愛憎分明卻不容易。
作為經緯中國的掌舵人,能想象到他的忙碌和壓力。他有自己的休息方式:“我喜歡摩托車、徒步、看書、看碟。稍微宅一點,對我來說有很大的作用。”
認識一個姐姐,生意做得很大,四川北京來回飛。事情做大了,焦慮和壓力隨之而來。
我問她,每天管這么多事,煩么?她說,煩。但她有個訣竅:“一旦躺上床,就不想任何工作的事了……”
見過一些傳統意義上的牛逼人士:他們被焦慮壓力和繁雜事務裹挾,他們像高速運轉的機器,但他們有個共同的技能:會休息。
現代社會是個大叢林,沒誰是活在無菌的真空環境下:每個人都會感到疲累,每個人都要面對壓力。
在高強度的商業社會中,“會休息”顯得尤為重要:用這樣那樣的方式,暫時忘卻壓力和煩惱。
你需要一個小小的空間,讓鎧甲下的靈魂得以蜷縮于此,享受短暫的棲息和片刻的安寧。
正如導師列寧所說的那樣: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
“會休息”是一種職業能力,和溝通、表達、講演、時間管理一樣,是你實力的一部分。它是慰藉心靈、排遣焦慮的技術,它是冷卻技能、回血回魔的方法。
給我兩小時,又是一個電量滿格的戰士。
2、休息也要抓緊時間
看小說《二號首長》。
作為省委書記,小說中的趙德良,是全書最強大的存在。這不僅因為他是全省的最高首長,更是因為他成熟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個人能力。
有一個細節,我印象深刻:
趙德良有一種特別的能力,抓緊一切時間休息。別說是這種有幾個小時車程的旅途,就算是只有十幾分鐘車程,他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進入睡眠,哪怕是睡上五分鐘,待他重投入工作時,便會精神抖擻。
當領導的人,往往有一個特別的本事,抓住一切時間休息。而在領導邊上當秘書,更是如此:
領導休息的時間,秘書卻不一定能休息。秘書工作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能夠養成見縫插針的本事,利用領導開會或者其他時間,打個盹。
這不是可有可無的小技巧,而是關乎前途的大事情:秘書在領導面前,必須時刻保持精神飽滿。如果領導見秘書困意如山,這個秘書的路,也就走到頭了。
這樣的場景當然不僅僅存在于小說里:
克林頓當總統時,一天工作12小時,每晚只睡5小時。但他始終有午睡的習慣。
訪問接待的應酬令人疲乏,羅斯福的經驗是:在會見賓客或發表演講前,坐在一張椅子或雙人沙發上,閉目休息20分鐘。
拿破侖叱咤歐洲,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來思考作戰。傳說他每天只睡4個小時,而在發動攻擊的前夜,睡得更少。盡管如此,他十分善于休息,有時在兩次接見活動的5分鐘間隔里,他也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覺。
對這些傳統意義上的強者而言,休息是主動的。休息不一定是一件很爽快的事,而是工作的一部分。
本質上,休息和玩是兩件事:
休息是恢復活動,以儲備充電為目的。
玩是娛樂活動,以爽快身心為目的。
可不是每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周六周日,你想放松一下。深夜追劇玩實況,熬夜喝酒擼臟串,約朋友去工體嗨翻天……比上班還累,感覺身體被掏空。
國慶長假,你想好好歇歇。收拾行裝,奔赴鼓浪嶼。舟車勞頓,人困馬乏。訓練強度比軍事拉練還大。
這些都不是休息的正確姿勢:它們不僅沒給你充電,反而消耗了你,讓你更加疲勞。
相比之下,做做家務,踢一場球,去健身房,或者去奧森轉轉……這些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請不要誤解:我并不是說不要玩。實際上,我會專門留出時間去玩:我會玩一整個上午的Xbox,我會玩一下午的狼人殺,我也會打一晚上的麻將……
我告訴自己:現在就是犒勞自己,盡情享受就好了。不必有任何內疚,不要再去想現實里的糟心煩事。
我們不是反對玩,而是主張將兩者分開:玩是玩,休息是休息。
為什么?真正的休息,不是為了爽,而是為了更好工作。
3、你喜歡籃球,但你羨慕籃球運動員嗎?
休息的精髓,不過兩個字:交叉。
我喜歡寫字。但我從來不要求自己,“一天寫十篇”或者“一天寫8000字”。通常,當我一天寫2000字,我會有些累了,我不那么享受了,這種感覺并不美妙。我需要切換一項工作,忘記寫字,然后第二天,新鮮感和熱情又會充滿我的身體。
我喜歡籃球。但我從來不羨慕每天泡在訓練館的籃球運動員:你讓我每天打10小時,連續一星期?那我會吐的——山珍海味天天吃也會膩,林志玲天天看也會膩。
我的大學室友是個技術極客。周五晚上他從實驗室回來,說了一句話,差點讓我從椅子上掉下來:“這幾天寫代碼太累了,周六我要休息一天,放松一下,看看《Linux內核架構》……”
現在回頭看,很能理解了:對他而言,休息就是換換腦子而已。
在大理天天看海的日子,和在北京天天加班的日子。過久了,都會倦都會累。看過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么?你需要的,只是換個環境換個口味而已。
如果從恢復生產的角度,你干了一天活,其實并不需要用“玩游戲”、“看電視”來休息——那是不會休息。“洗個碗”、“做做家務”、“下樓走走”或者“換個學習科目”……這些都是更好的休息。
你覺得累了,但你不必停下來:換個項目就好了。
打球和游泳都是很好的休息,它們能讓你重燃工作的熱情:你寫了一天作業、憋了一天稿子、做了一晚上文案……坐了一整天,那去出一身汗,然后覺得神清氣爽,迅速refresh了。
“多線作戰”是現代人重要的職業技能。一般的,我會同時推進三個項目:當我做一個項目,做到力竭做到想吐,我會切換到第二個項目。新鮮的工作內容,讓我如重啟后的電腦,精神抖擻,士氣大振。
我節省下了大量的空轉時間。看上去,我是在不知疲倦地連續工作;實際上,只是我方法得當而已。
交叉理論并非我的發明。先賢們這樣說的: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4、什么是最好的休息?
我心底的答案是:享受。
人的一生也就900多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如果每個月不能覺得享受,而覺得是消耗是煎熬,那想想都覺得很辛苦。當你不能享受其中的快樂,必然經不起多少挫折,最后結果也多半是不成功不長久。
更多時候,享受是一種心態。不要想“等我有錢了就開始享受快樂”,那樣你永遠都不會快樂。就算你二十年后真的很有錢了,那又如何?你已經老了,你不再擁有青春……用心工作,好好生活,現在就要快樂。
很多時候,過程真的比終點重要。若只為終點,過程會變成煎熬,容易放棄;而到了一個終點,很難重啟新的旅程,因為你已經擁有許多,不愿意再次痛苦。
目標是點,過程是鏈。只追求目標卻并不享受過程,在瞬間的喜悅后,終究還是會回到過程的痛苦中。我們要找到能讓自己每天都快樂的事,這是真正的智慧,也是最好的休息。
最幸福的事情是,愛好變成了職業。如果做不到,那就退而求次:忽悠自己,把職業變成愛好。醒著的時候一大半時間要撲在工作上,要是不能覺得有趣,那真是腦子擰了。
當你喜歡它,熱愛它,你不再覺得它面目可憎,你會感到時光飛逝,你會不自覺地廢寢忘食,你的生活都明亮了起來。
人生奮斗如請客吃飯,非求一飽,而在于盤中滋味、席間風情。要享受過程,要享受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