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前董事長傅成玉認為,目前國企自身和市場能夠允許的改革已經基本都做到了,國企改革要進一步推進,需要國家放權、政府層面的改革繼續深化。
在外界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預期保持在6%以上甚至高達6.9%的情況下,傅成玉認為,中國經濟有質量的增長比高速增長更重要,而只有推進改革才能提高企業和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進一步推進政府改革
近年來,有關中國改革停滯的說法甚囂塵上。
“我們過去的改革是成功的。但是,十多年來,很多領域的改革停了,有些領域甚至倒退了,導致我們今天糊涂了。”傅成玉在2017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要先想清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二十年、三十年后我們國家競爭力在哪里?國有企業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民營企業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中國的總體經濟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
傅成玉認為,“目前的中國政府組織機構和管理職能是中國沒有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前建立的,過去設定的職能并不能適應現在的發展;這些職能是為傳統經濟服務的,不能適應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新經濟時代的發展需要。”傅成玉表示,政府職能不轉變,體制機制不改革,它所管理的社會經濟,不論是國企、民企還是其他的經濟方面,都不適應未來的發展。
“特別是國企,基本改不動了。比如說我們喊了幾十年的‘職工能進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資能高能低’,這些東西還在政府手里。”傅成玉表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作用,政府不改,市場發揮不了這個作用,市場的主體企業也發揮不了這個作用。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預測中國經濟2017年增長可能達到6.9%。他認為,要實現這樣的經濟增長有兩個抓手,其中之一就是國企改革,“尤其是比較困難的東北地區”,現在需要典型案例作為示范。
201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發布。據中國政府網數據,迄今為止,國務院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共618項、部門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共434項,清理規范的國務院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共323項,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共283項。
傅成玉表示,簡政放權是有效果的,比如企業設立、注冊變得簡單,雖然一些審批取消了,但是仍然有很多方面還沒有落到實處,比如通關速度仍然比較慢。“中國的通關口岸近4000個。各海關對海關審核、法律制度的解釋具有差異等問題仍然存在。即使同一商品,通關時會因負責人不同而被確定為不同的HS編碼分類,導致關稅、出口增值稅退稅率不同的情況時有發生。”日前發布的《中國經濟與日本企業2017年白皮書》顯示,其他國家外企在華商會在近幾年的商業環境調查報告中也多次提起這一問題。
另一方面,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認為,雖然現在中央政府下放了很多權力,但是中國很多具體業務活動產生在地方。“現在很多人還是有抱怨,就是說簡政放權還是不夠,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放了地方沒接著放。”朱民表示。傅成玉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地方不想放權,一方面是因為地方沒有能力承接權力下放。
“現在很多地方政府不愿意放權,因為一放權之后沒法收費了。”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表示,需要改革地方政府的財政制度,地方政府一個財路,比如鼓勵地方政府長期持有一些資產,用市場價格租給那些本地需要的人群,或者將一些中央、地方共享稅種的地方部分直接返還。
傅成玉強調,改革最終的決定權在政府,而政府真正做到簡政放權,必須要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在放權的過程中加強事前事后的管理和服務,不能簡單放了就拉倒。“我們現在做了很多表面的功夫,形式上的東西,實的東西誰也不敢碰,只有政府改革到位,企業才會改革到位。”
國企應該推進用人和決策改革
“國企改革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誰真正來為國有資本負責。是運營團隊負責,還是董事會負責,還是上級負責?”6月27日,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在2017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醒。
徐井宏認為,現在國企在監管和運營中有效性不足,大量問題要歸結到“誰負責”這個問題。
稱清華控股為國企“游擊隊”的徐井宏認為,要推動國企體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是特別好的改革方向,但是僅僅引進外部資本是不夠的,“引進更有效的決策、運行機制,引進企業家、市場人才作為領軍人物,才能讓國企釋放更大的活力。”徐井宏表示,5年前,清華控股資產為500億元,2016年達到3500億元,就是受益于改革。
以清華控股為例,混改之外,清華控股還實施了三項變革,一是充分授權的業務決策的機制,徐井宏強調,“一定要將決策權給予到直接戰斗的那支團隊,而不是我們這些離得很遠的人。能投什么、能做什么,不是我們決定,而是由他們決定。”二是以審計為手段的監督約束機制,“內審首先是審核合法合規性,以及混合所有制最容易發生的關聯交易的公允性,以及對國有企業擁有的資源和品牌的保護。”徐井宏強調,第三項變革是以增量為原則的考核激勵機制,讓運營的團隊和股東共同受益,才有強大的積極性。
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提是公司制改革,即設立董事會,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確保從“管企業”到“管資本”轉型的成功,實現政企分離的市場化經營。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明確要求國務院國資委準確定位,調整優化國資監管職能等,取消、下放的諸多事項大多涉及企業經營權,讓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馬國強介紹,目前央企集團公司層面更多負責管理監督,負責方向性東西和大局,二級公司的決策自主則給予充分授權,實行利潤分享,員工持股則要納入混改試點名單才能實行。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是設立董事會試點企業。
傅成玉認為,應該繼續加大內部改革調整,否則經濟發展速度一上去又會摔下來。“中國的結構調整還不到位,制造業轉型升級還沒有實現,目前經濟增長向好,內部改革發揮了主要作用。就業搞好,風險釋放掉,轉型實現,6%的增長速度是最好的,太高對中國經濟來說不健康。”傅成玉強調。
6月26日,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為公司制改革設立時間表,強調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工作,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要以推進董事會建設為重點,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權利和責任對等。要對改制全流程加強監管,嚴格履行決策審批程序,嚴防國有資產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