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服裝市場規模(2015年)
發達國家中售賣的大部分服裝產自發展中國家,主要是利用這些國家較低的制造成本。因此,全球服裝貿易規模也相當龐大。2015年,全球服裝貿易額估算為4430億美元,自2005年以來按復合年增長率5.2%一路上揚。
全球服裝貿易趨勢
一個國家的服裝制造業的重要性在于不僅滿足了其中一樣生活基本需要或產生外匯,還創造了就業潛力。行業基準是,向有組織的服裝制造機構每投入1000盧比,就可以創造70個直接的生產崗位。這遠高于紙張、電子產品、金屬、汽車等其他行業板塊的就業創造能力。服裝制造商不屬于資本密集型,還可能進行模塊化擴張,這些事實都是發展中國家尤為關注該行業的額外原因。
印度是第五大服裝市場,也是第五大服裝出口國。市場在出口方面的近期表現遜于孟加拉國和越南等較小的出口國。其他黑馬還有埃塞俄比亞和緬甸,預計這兩個國家在未來會構成挑戰。
這些情況給印度的服裝生產商的第一印象是不甚樂觀,但對一些近期發展進行仔細的合理了解后,則會有不一樣的看法。讓我們來詳細討論以下三點,了解如何不一樣。
第一點:最近的政策舉措使得印度成為最具成本競爭力的生產目的國之一。
普遍的認識是,印度的競爭劣勢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a.競爭國家可以免稅進入歐盟和美國,而印度則沒有免稅待遇
b.印度的工資率高于孟加拉國、埃塞爾比亞、緬甸等國家
c.印度的資本成本高于中國、土耳其、越南等國家
這些陳述都是正確的,但印度政府最近宣布的政策措施已經考慮到了所有這些挑戰。
在歐盟市場,孟加拉國和土耳其可以免稅進入,而來自印度的服裝出口則被征收9.6%的關稅。在美國市場,非洲國家和美國鄰國都可以免稅進入美國,而印度的服裝出口則被征收8%至32%的關稅。
為了彌補關稅劣勢,印度出口商在措施生效后可以獲得以下直接福利:
a.退稅7.2%至10.5%(無需事先授權,不征收中央增值稅)
b.國家征收稅款退還2.65%至3.9%(無需事先授權,不征收中央增值稅)
c.印度商人出口計劃(MEIS)2%至3
因此,印度服裝出口商獲得12%至17%的離岸價數值,不僅抵銷了為制造支付的關稅,還消除了在歐盟和美國面臨的大部分關稅劣勢。可以免稅進入歐盟和美國的國家都沒有提供如此高的退稅。
此處還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中國出口商可以獲得17%的退稅,但他們在任何國家和地區都未享受過零關稅,仍然能稱霸世界貿易。而另一個極端是如墨西哥、非洲國家等,雖然可以零關稅進入美國,但正失去該市場的份額。
在工資方面,中國是印度的四倍,但中國的出口額并沒有大幅下降。意大利的工資是印度的二十五倍,但其服裝出口額仍然高于印度。印度面臨的問題不是工資高,而是較低的人力輸出和著眼于基礎產品。印度工廠的生產率通常是45%至50%,但中國、土耳其和斯里蘭卡均在60%以上。因此,印度工資產品在產品成本核算中的占比明顯較高。然而,根據PradhanMantriRozgarProtsahanYozana(PMRPY),為新員工向雇員公積金組織(EPFO)繳納供款的雇主可獲得12%的補貼,為期三年。此外,有些邦還向服裝制造商提供直接支持:
a.賈坎德邦政府提供每月每日5000盧比(如果是列表種姓(SC)/列表部落(SC)或女性工人,則6000盧比)的就業補貼和最多每月每日1000盧比的雇員公積金(ESI),為期五年。
b.奧里薩邦提供每個學員2500至4000盧比的一次性培訓補貼以及50%至100%的雇員公積金(ESI)和雇員國家保險(EPF)報銷,為期三到五年。
c.哈里亞納邦提供每個工人10000盧比的就業補貼,作為一次性支持。
這些計劃暗示,位于有些邦內特定地區的新服裝廠的和雇用女性或列表種姓(SC)/列表部落(SC)工人的新服裝廠的實際工資不會與埃塞俄比亞有很大差距。
為了彌補印度較高的利率,印度再出臺多項計劃:
a.印度技改更新計劃(TUFS)的最新版本中,資本補貼取代了利息補貼,降低了總體資本要求
b.出口商可以獲得利息均等化計劃下的3%出貨前后信貸
c.若干邦還提供定期貸款利息補貼,使實際利率大約為7%。
除了成本競爭力之外,印度的另一個優勢是其處于比許多競爭國家都要好的環境和社會合規狀態。
第二點:出口只是制造業的一個方面。未來,印度國內市場在規模和增長方面都將變得極具吸引力。
在零售層面上,印度的國內服裝消費估算為590億美元,轉換為大約280至300億美元生產價值(不包括零售加成)。印度經濟蓄勢待發,要在未來十年獲得強勁增長,這將轉化為消費需求的成倍增長,而服裝部門將成為主要的受益者。印度的人口紅利和消費能力及意愿上升將帶來服裝消費方面的高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服裝市場將增加大約1220億美元(生產價值大約500至550億美元)。
該市場增長將最有利于國內的紡織服裝制造企業。從中期來看,甚至國際零售商也愿意進行本地采購,而非進口,以便控制交貨時間和成本。按照印度政府的規定,對國家零售商的采購要求將進一步推動該事業的發展。零售側的增長將在本地制造價值鏈中產生涓滴效應,最有利于國內制造商。在國內制造商面臨的許多情況中,大幅增長將使國內市場比出口更具吸引力。
第三點:印度經濟的結構性變化正快速改善經商便利度。
印度國內涌現的重要結構性變革浪潮使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根據《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印度現在是十大外商直接投資目的國之一。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統計,印度目前在全球競爭力指數中排名第39位,比上一年的第55位上升了16位。在世界銀行經商便利度排名中,印度在2015年排名第130位,今年有望進入前100名。印度政府的“印度制造”運動專門針對改善印度的經商便利度。提高主要部門的外商直接投資上限,快速跟進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進行信貸/補貼轉移數字化,“技能印度”是有助于整體改善投資環境的一些其他舉措。最后,從2017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商品及服務稅(GST)是實現經商流程簡化的重要一步,因為這項措施將會消除多重征稅,并精簡各項流程。
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服裝行業通過利用國內不斷發展的商業環境,有機會從全球和國內機遇中受益。然而,該行業已經失去了2005年出現的重大機遇,當時淘汰了配額制。在2000年被取消保留的服裝業務因為企業家的惰性和等待觀察法而沒有實現增長。精心策劃和快速作出知情決策,才能避免重蹈覆轍。預計中國會在全球貿易中騰出一些空間,為印度出口商提供最大的機遇,但前提是他們能夠提供符合大買家期望的產能、產品多樣性和服務水平。
作者:ManjulikaPoddar(WazirAdvisors研究分析師曼朱利卡·波達爾)VarunVaid(WazirAdvisors副總監瓦倫•瓦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