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波及九成企業
十分之一企業未受影響
結果顯示,逾九成調查對象認為當前經濟危機對企業業績會有影響,坦承“影響很大”的商務人士高達48.8%,表示“沒有影響”的僅占9.4%。
被調查對象中,來自出口與內銷企業的比例約為2:3,其中制造業人士占73.9%,正是此次危機下最具代表性的“受害者”。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所在行業及企業的類型,身為管理層的調查對象,看法均趨于一致,足見金融海嘯的影響已不限于更易受外部影響的出口型企業。
效率質量:30年主旋律
創新品牌:良藥解危機
今年時值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經濟危機考驗著三十而立的中國企業和他們的經理人。在本次調查中,“效率”、“質量”成為各行業經理人的關注焦點。
當被問及“你公司目前正努力改善并在2009年致力提高的是以下哪些方面”,高達58.7%的經理人選擇了“提高生產效率”。不少調查對象表示,“效率”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先決條件,也將是企業安然渡過危機的終極武器。
而“質量”成為僅次于“效率”的被選項,獲得58.4%的投票。在近年來“三聚氰胺”、“鉛超標”、“蘇丹紅”等事件令“中國制造”蒙羞的大背景下,它不僅僅是各行業的永恒命題,并將更成為“中國制造”轉型升級之根本。
相對于“效率”和“質量”,“創新”和“品牌”更上一層樓。調查顯示,“如何建設一個產品創新的企業文化,避免低價競爭”、“如何以創新及品牌提升產品附加值”,正成為中國經理人應對危機、放眼未來的新課題。
專家建議,“創新”和“品牌”并非一日之功,企業應加倍注意中央及各級政府部門的最新政策,從“四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農村新土改”等重大利好中發掘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