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保證隧道施工人員進行正常的安全生產,我國有關部對隧道施工作業環境的衛生標準都有規定。如鐵道部規定,隧道內氣溫不得超過280C;交通部規定,隧道內氣溫不宜高于300C。國外的資料介紹,日本規定隧道內溫度低于370C。
(2)為達到規定的標準,在施工中一般采取通風和灑水及通風與灑水相結合的措施。地溫較高時,可采用大型通風設備予以降溫。地溫很高時,在正洞開挖工作面前方的一段距離,利用平導超前鉆探,如有熱水涌出,可在平導內增建降水、排水設施和排水鉆孔,以降低正洞的水位。如正洞施工中仍有熱水涌出時,可采用水玻璃水泥系藥液注漿,以發揮截水及穩定圍巖的作用。
(3)高溫地段的襯砌混凝土:在高溫(如70高溫)的巖體及噴混凝土上澆筑二次襯砌混凝土時,即使厚度再薄,水化熱也不易逸出。由于混凝土里面和表面的溫差,在早齡期有可能存在裂縫。因此,對二次混凝土襯砌防止裂縫,應采取下述措施:
①為了防止高溫時的強度降低,應選定合適的水灰比,并考慮到對溫泉水的耐久性,宜采用高爐礦渣水泥(分離粉碎型水泥);炷僚浜媳群蛽胶蟿⿷髟囼瀮炦x。
②在防水板和混凝土襯砌之間設置隔熱材料,可隔斷從巖體傳播來的熱量,使混凝土內的溫度應力降低。
③把一般襯砌混凝土的澆筑長度適當縮短。
④用防水板和無紡布組合成緩沖材料,由于與噴混凝土隔離,因此,混凝土襯砌的收縮可不受到約束。
⑤適當設置裂縫誘發縫,一般在兩拱角延長方向設置。
(4)中暑癥的防治措施:在高溫條件下施工除采用降溫措施外,還應注意中暑癥的防治工作。中暑癥可分為熱痙攣癥、熱虛脫癥和熱射癥三種類型,其癥狀及處置如下:
①熱痙攣:由于出汗過多,體內的水分、鹽類喪失而引起。其癥狀為在作業中和作業后,發作性肌肉痙攣和疼痛。對此癥應采取充分地攝取水和鹽類予以緩解癥狀。
②熱虛脫:由于循環系統失調而引起。其主要癥狀為血壓降低、速脈、水脈、頭暈、頭痛、嘔吐、皮膚蒼白、體溫輕度上升。采取的措施是,循環器官有異常的人員嚴禁參加施工。對有癥狀者增加補水次數,并在陰涼處靜臥休息。
③熱射癥:由于體溫調節中樞失調,體溫上升。癥狀為:體溫高、興奮、乏力和皮膚干燥等。采取的措施,對高溫不適應者應避免在洞內作重體力勞動。在高溫施工地段采用冷水噴霧等方法降溫,必要時對患者可采取醫療急救處置。
(5)合理安排高溫作業時間:根據坑道內的高溫程度、勞動強度和勞動效率,確定勞動工時,以策施工人員的健康和安全。
(6)加強健康管理:有高血壓、心臟病的患者,由于高溫作業有引起癥狀惡化之虞;疲勞、空腹、睡眠不足、酒醉等容易誘發中暑癥,對此類人員應禁止參加勞動。在高溫作業時,易發生維生素、水分、鹽類的不足,對此需進行充分的補充。為恢復疲勞,在適溫適濕的環境下休息,或充分地進行臥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