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8月,英語專業畢業的項龍舍棄了外貿公司的高薪待遇,懷揣扎根農村、奉獻基層的理想信念,來到潛山縣龍潭鄉湖田村,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從校門回到農門,由于農村工作經驗匱乏,剛到村時他深感無助。鄉黨委、政府安排專人與他結成幫扶對子,他自己也從打掃衛生,為來村辦事的村民端茶倒水這樣點滴小事做起,慢慢融入村“兩委”班子。他進組入戶,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村情民意;他拜訪老黨員、老干部,虛心討教農村工作經驗;他走訪低保貧困戶,掌握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為了有更多的時間與村民交流,為了更好地拉近與村民的距離,他吃住在村。利用兩個月時間他走遍全村26個村民組,記錄下一本厚厚的民情日志。
在了解和掌握村情民意后,他主動包片負責5個村民組,制作和發放便民服務卡400多張;主動擔任遠程教育播放員和農家書屋管理員,定期播放和對外開放;主動建立檔案資料電子臺賬,將黨員、村級能人、后備干部等情況制作成電子表格;主動參加應急分隊,積極投入到森林防火、抗洪防汛一線工作;主動將學習培訓的知識轉化為服務群眾的能力,建立起村級網格化管理平臺。兩年多來,他完善了“一諾雙述雙評”、“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等制度,及時整理歸檔各類黨建資料;積極宣講新農合、新農保、養老保險、危房改造等各項惠農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00余件,調解糾紛30多起;個人出資修復水毀堤壩和道路,爭取資金整修了3口當家塘;圍繞建設旅游生態村的目標,配合村“兩委”多方爭取旅游項目和資金,于2013年底引進一家注冊資本6000萬的旅游公司落戶,2014年爭取到縣級美好鄉村整治項目,2015年爭取到村級便民服務站試點項目,2016年爭取到國家級美麗鄉村整治試點村和省級中心村建設項目。
迎艱克難,艱苦創業
農村工作環境復雜、生活條件艱苦,但項龍始終堅信“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了解到村民主要靠種水稻、油菜、棉花等傳統作物和農閑打短工維持生計時,他把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擺在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通過惠農政策的學習,在充分調研論證并在農技專家把關的基礎上,結合湖田村的自然條件他決心發展瓜蔞產業幫助當地農民尋找致富門路,拓寬增收渠道。
然而一個20幾歲的毛頭小伙子,想要實現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抱負,其難度可想而知。創業計劃剛實施,一個個考驗、一道道難關撲面而來。首先是土地,很多群眾觀念保守,不愿流轉;其次是技術,大學英語專業的他“肚里有貨使不上”;還有資金的巨大缺口。他在懷疑聲中開始創業、在困難中堅持創業,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指導下,通過辛勤勞作和悉心照看,2013年3月初創建的50畝瓜蔞基地僅兩年時間就收回成本并有20多萬元的收益。在他的示范帶動下,湖田村瓜蔞種植從無到有,他牽頭成立順康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并于2015年10月成立了安徽孺子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走出一條“合作社+基地+種植大戶+農業公司”的發展路子。目前瓜蔞基地擴大到650畝,年總產值達400萬元。瓜蔞,成為村民致富的“寶貝”和湖田村的一張新名片,并在中央7套“從農田到餐桌——走進潛山”專題節目留下了特寫鏡頭。2016年初在自己的瓜蔞基地邊上建成10萬棒高品質木耳基地和苗木培育基地吸收本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的同時,鼓勵家里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發展瓜蔞、食用菌、苗木產業脫貧。
心地善良,滿懷大愛
項龍到村之后,除了村里的日常工作和創業實踐,總是主動接近村民和村里上學的小學生,他發現有幾位老人生活很困難,小學里有幾位學生家庭條件較差,在確認情況后主動結對幫扶,自掏腰包購買大米、豆油等生活用品和一些節日禮品定期看望。四年來累計結對幫扶6位困難老人和4名困難兒童,同時聯系愛心企業捐助愛心款1萬多元。積極爭取高校暑期三下鄉團隊,開展團隊成員與湖田村小學生結對子活動,天津大學城市建筑學院和安徽理工大學經管學院的三下鄉團隊與小學生建立了定期聯系交流機制,對困難學生“一對一”幫扶,引導和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
2014年6月15日,他帶頭捐款500元,并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發動村民及更多人為身患急性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湖田村小女孩李雨涵募捐,通過努力,募捐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積極響應,為李雨涵小朋友籌集善款八萬多元。2014年12月24日,他組織10名大學生村官并聯合一家愛心企業上街開展蘋果義賣活動,將籌集到的6000多元用于資助6名貧困兒童。2015年平安夜不懼嚴寒帶領大學生村官團體自發組織“愛心平安果情系平安夜”公益活動籌集6000余元善款用于資助貧困、殘障兒童。2016年6.30特大暴雨期間,除了和鄉村干部一起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外,還號召帶領村官兩三天內為本縣三個重災區募集一萬余元的款物,利用在外培訓參賽的機會為任職村募集6000余元的災后建設資金。他計劃成立潛山縣大學生村官愛心服務站公益性組織,促使每一名大學生村官為貧困兒童、留守兒童積極奉獻愛心,以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傳遞愛心。
作為湖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項龍將帶著領導的關懷和群眾的期待,以更加向上的姿態迎接磨礪和考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產業發展中去,相信他的青春會在堅毅前行中閃光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