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之際,為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進一步凝聚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意志。2023年7月1日,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川紅小鎮”實踐團來到了宜賓市筠連縣黨史館(圖1),跟隨革命前輩的腳步,探尋筠連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圖1 資深黨員與團隊成員在筠連縣黨史館前合照
走進大廳,一副巨大的卷軸映入眼簾,其上呈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的四大歷史時期和筠連縣的行政區域圖,寓意著筠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譜寫的偉大詩篇。黨史館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四個時代展廳組成,其綜合運用歷史圖片、檔案文獻、實物文物等元素,再現了筠連縣百年黨史的重大事件、代表人物和發展成就,體現了筠連人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韌不拔謀發展的決心。
圖2講解員為團隊成員作講解
在參觀黨史館的途中,小隊成員遇到了筠連縣紅陽村黨支部一行老前輩來參觀黨史館,于是對場館內的許多事跡和老黨員們進行了有針對性的交談,對于筠連縣的紅色文化有了更為形象具體的認識。在參觀的最后,團隊成員對紅陽村村支部的老黨員鐘正偉進行了采訪,他詳細講述了自身的入黨經歷和近幾十年來紅陽村的變化,并對新時代的大學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圖3)。
圖3 團隊成員采訪資深老黨員
結束了黨史館的參觀學習后,團隊成員來到了南絲綢之路文化博物館(圖4)。南絲綢之路文化博物館圍繞“文化交流、民族遷徙、對外貿易”三條主線,講述了筠連在南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筠連對外貿易的輝煌歷史和筠連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力向前的傳奇故事,凸顯了在黨的十八大后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新風采。
圖4 講解員與團隊成員在南絲綢之路文化博物館合照
筠連地處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的過渡帶,是南絲綢之路的經過之地。作為南絲綢之路的要津,出川入滇的重要門戶,筠連自古以來就有著頻繁的商貿交流活動。進入博物館,隊員們首先參觀了秦通五尺道展區,該展區按照秦朝五尺道的寬度打造,以當時秦朝度量衡計算約為1.2米(圖5)。兩側獨特的琴弦設計與蜿蜒的馬道相配,配上悠悠駝鈴聲,不失科技美感,令人耳目一新。
圖為講解員為團隊成員講解紅茶
緊接著,團隊成員們又來到了筠連紅茶文化博物館(圖5),該館分為“茶史”“制茶”“茶藝”“茶品”四個篇章。該館集茶文化展示、茶產品體驗、茶產業交流合作為一體,通過對茶歷史呈現、茶制作再現、茶藝術體驗、茶產品品鑒等形式,集中展示了紅茶文化。筠連縣自古以來就是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其茶文化最早可上溯到秦漢時期,時至今日也有著“川紅故里”的美譽在參觀結束之余,講解員還展示了功夫紅茶的部分制作工藝,使大家切身感受到了紅茶文化的魅力。
圖6 團隊成員在筠連紅茶博物館合照
在行程的最后,團隊成員們來到了烏蒙山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圖7)。問道岐黃秒術,尋脈烏蒙百草,通過中醫的大歷史,隊員們了解了中醫的背景和烏蒙山的中醫藥文化傳承。不論是浸泡的標本、陳列的藥材,或是藥浴場,都使團隊成員不禁深深陶醉在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中。
圖7 講解員為團隊成員講解中醫藥材
恰逢千秋偉業,正是百年風華。在“商貿興縣,產業強縣,農旅富縣,開放活縣,生態立縣”二十字方針的指導下,在全體筠連縣領導干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筠連縣的經濟、文化、政治、生態定將蒸蒸日上、再創輝煌。西華大學文新與新聞傳播學院“川紅小鎮”實踐團隊將會繼續努力,為其奉獻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