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政府部門的采訪中,團隊成員普遍了解到,政府已經對非遺保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在逐漸加大力度幫助非遺更好地活下去,例如,打造示范項目,建立非遺文化基地等等,以此來推動非遺產品的產業化,提高營收能力。除此以外,政府部門通過建立非遺文化展示館、舉行非遺文化展等形式讓更多的群眾走進非遺、了解非遺,助力非遺傳承和發展。同時,政府部門的相關人員也提到,如今的非遺傳承的相關措施力度仍需加強,政府部門也將進一步的規劃助力非遺發展。在了解過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以及未來進一步規劃之后,團隊成員又采訪了非遺傳承人,真正走進非遺的每一個環節。通過調研,團隊成員發現,非保護目前面臨著諸多的難題,其中“人走藝失”是最根本的問題,除此以外,政府部門措施不夠深入,非遺傳承效益低,難以形成產業化等問題也制約著非遺發展。
每一個非遺中都凝結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是祖祖輩輩相傳的瑰寶。將非遺保護逐步融入日常生活中或許將成為其較好的發展方式。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不僅有利于充分利用本地非遺文化資源,而且對于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山東大學“匠心拾遺”調研團在未來將更深入了解非遺,助力非遺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