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自古以來,“黃河寧,天下平”,黃河生態安危事關國家盛衰與民族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黃河三角洲,是指黃河入海口攜帶泥沙在渤海凹陷處沉積形成的沖積平原。由于黃河入河口歷史上多次變遷,一般所稱“黃河三角洲”,多指近代黃河三角洲,即以墾利寧海為頂點,北起套爾河口,南至支脈溝口的扇形地帶為近代黃 河三角洲,面積約5400平方公里,其中5200平方公里在東營市境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重大戰略之一,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講話精神,研究民眾對黃河戰略的認識和建議,本實踐隊進行了調研活動,旨在結合民眾思考與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黃河戰略工作提出建議。
近年來,隨著黃河河口自然條件變化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黃河三角洲的生態保護面臨著嚴峻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濕地生態系統敏感脆弱,發育成熟度和穩定度低,自我調節功能較弱,生態系統整體功能亟待提升;二是黃河來水來沙減少,濕地淡水資源短缺,生態需水量得不到滿足,河流生態系統健康受到威脅;三是入海流路單一,濕地生態系統逆向演替,土地鹽堿化加速,濕地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受到破壞;四是陸海統籌不足,近岸海域污染嚴重,海洋生態系統功能降低;五是沿黃地區生態保護力度不足,濕地保護體系不完善,生態建設歷史欠賬多;六是保護與利用的矛盾突出,油氣資源開發、漁業養殖造成自然生態系統破碎化、生物多樣性減少。
同時,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我們還發現黃河生態保護還存在如:保護黃河活動民眾參與度低、民眾對黃河生態問題認識不足、相關部門對黃河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有待加強等問題
通過實地調研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我們刻認識到黃河治理生態保護的過程中,一定要全面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黃河的來水來沙是現代黃河三角洲陸地形成和海岸線形成的物質基礎,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堆積在入海口,使得海岸線向外擴張;黃河斷流或者攜帶泥沙不足,就可能會造成海岸線受到侵蝕,發生后退。也正是因此,黃河口濕地修復意義重大。保護區以“線、面、帶”修復為抓手,即通過水系循環聯通,打造濕地微循環、實現自然修復,進行潮間帶修復,做到陸海統籌、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實現了陸海分割修復向系統修復的轉變,促進了“河—陸—灘—海”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有效提升了黃河口新生濕地的原真性、完整性。通過保護區工作人員交流訪問后我們得知,隨著《關于解決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保護現存問題的對策建議》、《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等重要文件的公布,黃河三角洲的戰略地位將越來越高。最后,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保護區未來的主要任務規劃:
- 實施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修復提升工程。優化調整功能分區,加大黃河三角洲、濱州貝殼堤島等自然保護區修復力度,實施黃河入海口濕地生態修復與水系連通工程、近海水環境與水生態修復工程。對重要生態功能區實行封閉式管理,限制或禁止開發性活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全面落實勘界立標,推進自然保護區確權登記。依法開展清理整治探礦采礦等活動,在確保全省完成耕地保護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任務的基礎上,穩妥推進自然保護區核心保護區耕地退田還林、還草、還濕。開展黃河三角洲濕地與重要鳥類棲息地、濕地聯合申遺。
- 實施黃河三角洲生態防護治理工程。對黃河三角洲中小河流進行生態修復,推進生態調水和清水溝、口河流路生態補水工程,構筑科學合理、循環互濟的水系,促進黃河與自然保護區之間、自然保護區內部濕地之間水系連通,維護濕地、河流生態系統健康。開展河口備用流路運用研究,實施刁口河流路保護與修復,促進生態補水常態化。加強對河流入海口、重點海灣、近岸海域的污染防治,深入開展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加強農田林網和海防林建設,實施引排水溝渠生態化改造、黃河口防護林工程,增強防風固沙能力,遏制土地沙化趨勢。優先采用生態方法,加強鹽堿地綜合治理,實行多水源聯合調度,發展咸淡水安全輪灌補灌技術,建設耐鹽堿植物種質資源庫,推廣耐鹽堿作物種植。實施攔蓄補源、地下水回灌、河口地下水庫建設、地下壩截滲等工程,加大黃河三角洲沿海地區海水入侵防治力度。
- 實施黃河三角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加強濕地資源、植被、動物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黃河三角洲珍稀瀕危動物保護、極小動植物種群保護等工程。開展鳥類棲息地保護行動,建設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實施近海水環境與水生態一體化修復,促進以牡蠣礁、魚蝦蟹貝類為重點的物種保護,建設海洋生物綜合保育區。加強黃河三角洲專項特色植物保護、撫育和植被恢復,開展野大豆、羅布麻、天然柳林等封閉式保護管理,推進鹽地堿蓬群落恢復。建立外來物種監測預警防控體系,實施互花米草等外來物種入侵治理行動計劃。
- 繼續完善法律法規,督促政府部門實施,加大對破壞黃河生態環境的個人和單位的懲治力度。
- 合理規劃城市管網系統建設,實行雨污分流,嚴格治理水污染問題,強化水資源總量紅線約束,不隨意擴大用水量,優化水資源調配體系和機制,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確保有限的黃河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 加大宣傳力度,尤其提高學校針對此問題對學生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學生的力量,提高民眾保護黃河生態環境的意識,動員民眾,人人參與。
- 推動節水科技發展,開展黃河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創新,加大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重大問題研究力度,聚焦水安全、生態環保、植被恢復、水沙調控等領域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攻關。
作者:林吳胤來源:黃河印象實踐隊閱讀:
社會實踐報告推薦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自古以來,“黃河寧,天下平”,黃河生態安危事關國家盛衰與民族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
滁州學院學子奔赴懷遠縣調研特色石榴產業
8月19日,重慶大學學生會“回望十年發展路,奮進百年新征程”暑假社會實踐團華中地區分隊前往坐落于山東省青島市奧林匹克帆船中心的青
7月18日至7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光盲之路”社會實踐團隊返家鄉哈爾濱開展以“弘揚勞動精神,練就過硬本領”為主題的社會實踐內容
山東大學“芯愿”服務團在大湖社區并進行了以“安在社區——平安幸福中國夢,防范詐騙全民行”為主題的反詐宣傳活動。
2022年8月25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的文化調研隊順利到達了貴州省安順市的蠟染博物館,以視頻和圖片的方式參觀學習并記錄了他
2022年8月12日至8月18日,東華大學機械學院赴上海市人民城市建設專項實踐團開展了名為“深耕傳統,復原天文之美;著眼未來,推動數字教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百年奮斗成就輝煌。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為深入學習黨的歷史,了解安徽紅色文化,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