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把握風向標,政策出臺作保障
12月19日上午實踐隊員來到興隆黨群服務中心,當地干部向實踐隊員講解目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相關政策,“自2018年11月22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開啟,農業局先后組織生產技能培訓、農業經營主體人培訓等培訓班,累計培訓農業生產領域人員3920余人。培訓內容較為豐富,有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現代農業經營與農產品電子商務知識等,致力通過新媒體平臺實現農民的增收,同時注重了惠農政策的宣講、農民素質的提升,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在首位,推廣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增強農業環境保護意識。”

圖為當地干部與實踐隊員講解相關政策。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董一冉攝
當地干部還提到了此次培訓的創新之處,培訓采取分段培訓,積極推廣體驗式、案例式教學,有目的性地選好實訓基地,當地干部帶領學員先后參觀了齊河和樂果蔬專業合作社、山東金魯班超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德州農慧農牧業專業合作聯合社、禹城市辛店鎮洪旗專業合作社,通過觀摩學習,讓學員達到融會貫通,將好的做法帶到自己的生產經營中。當地干部向實踐隊員透露,當地的激勵政策采用的是《德州市十佳新型職業農民選拔管理辦法》,通過增強農民的職業榮譽感,來激發農民的工作熱情。
與此同時,當地干部也指出了目前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一方面是許多人對農民這一職業存在固有的觀念;另一方面是現有的政策未制定一系列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機制,所以政策還需繼續完善。
理論應用于實踐,農民吃下定心丸
隨后,實踐隊員來到街道上與村民進行交流,其中村民王金花非常熱情地帶領實踐隊員來到了她的小麥田里,她說:“自從在培訓班里學習了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再也不用為小麥的產量問題而擔憂了,現在就等著明年芒種收麥子了。”她還表示,明年打算種植一些露地蔬菜,積極探尋發家致富的路徑。

圖為村民帶領實踐隊員參觀小麥田。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董一冉攝
實踐隊員深入街道,對村民進行隨機問卷調查和面對面的訪談。在與她們的交流中,實踐隊員了解到對于當地政府的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政策,大部分農民持滿意和支持態度。對于新興職業農民的培育問題,她們說,“大多數是參加了幾節小麥增產的課,其他的沒在去,主要也是她們這些在村子里住的人才會去,大都數還是出去務工。”可見,人們對于新興職業農民的熱情性有待提高。當問到選擇新型職業農民這一職業有何需求時,一位村民談到,“農業風險高,得有相關的風險保障”,另一位村民談到,“我們也想像單位上的人一樣,有養老保險。”實踐隊員了解到,普通的村民較為關心自家糧食的穩定生產和自身的社會保障。

圖為實踐隊員與當地村民交談。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董一冉攝
通過此次實地調研,實踐隊員基本了解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政策保障和農民普遍接受度。實踐隊員通過討論,總結出當地政策仍需進一步完善,可以創新性地出臺一些符合當地民生需求的激勵政策。此次實踐,實踐隊員只是調查了普通農民的需求,下一步需對當地脫貧致富帶頭人和十佳新型職業農民進行采訪,聽取他們的致富經驗,希望實踐隊員能從中汲取一定的知識,為家鄉的鄉村振興發展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