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黨群服務中心 了解休閑農業發展
12月16日上午,“隱入塵煙”實踐隊隊員來到了寨頭堡鄉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街道工作人員熱情招待了實踐隊員,耐心地與實踐隊員進行交流。實踐隊員主要圍繞當地群眾對休閑農業的認知狀況與當地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兩方面問題與工作人員交流溝通。在交流過程中,工作人員向實踐隊員介紹計劃對我們腳下的這塊地進行改造,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他們還說到:“現在廣袤田疇上的豐收場景、鄉村小院里的別樣鄉情、農家餐桌上的特色美食……才是當地群眾的心之所向。”

圖為工作人員帶領實踐隊員參觀體驗基地。中青網通訊員 董一冉 攝
補齊農村短板 促休閑農業蓬勃發展
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當地群眾對發展休閑農業的認知與訴求,實踐隊員們深入當地村民家中,與其進行深入交流。王阿姨和實踐隊員說:“現在是日子好過了,之前只是追求吃得飽飯,現在是要想吃得好、吃得美了。你們說的休閑農業,具體的我們老百姓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們知道我們是想讓我們生活之地變得更好一些,更美一些。”王阿姨用純正的方言和我們說著她心中的美好向往,我們聽的也很動容。休閑農業的發展將會不斷打開鄉村發展的新空間,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但同樣,休閑農業的發展也將面臨新的挑戰。比如,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存在短板,產業對農民帶動程度不夠等等。推動休閑農業的高質量發展,當地應集中資源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發揮休閑農業在促產增效、農民增收上的重要作用。

圖為實踐隊員深入當地村民家中了解訴求。中青網通訊員 董一冉 攝
休閑農業對接產與銷、打通城與鄉,為鄉村帶來人才。更為重要的是,休閑農業拓寬了農民增收路徑。過去藏在鄉村深處的農產品,不僅有了銷路,還能賣上好價錢。“沉睡”的農田、農房等資源被“喚醒”,讓農民從“收一季”,到“季季收”。發展休閑農業,能夠將農業從單一的生產功能向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拓展,滿足城鄉居民認識農業、體驗農趣、休閑娛樂的需要。其較高的經濟效益,充分調動了各類經營主體改善農業基礎設施、運用高新技術、保護產地環境的積極性,帶動了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和農業標準化生產,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平臺。·

圖為寨頭堡鄉街道實踐長廊。中青網通訊員 董一冉 攝
發展休閑農業是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有效途徑。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是發展休閑農業的出發點、落腳點、根本點。發展休閑農業,使農業生產實現了勞動成果基本只體現為物化產品到物化產品與精神產品并重的轉變,延長了農業產業鏈條,有效增加了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能夠把農家庭院變成豐富市民生活的“農家樂園”,為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開辟了渠道。在交流過程中,工作人員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不管城鎮化發展多快,農村還有相當大的人口比例。這些人以家庭為單位經營休閑農業,就可以有效地解決就地就業的問題。”發展休閑農業,客觀上倒逼農民改善水、電、路、氣、房和通訊等基礎設施,把山水林田湖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美化村貌、綠化道路、凈化環境,促進鄉村人居環境的改善。同時,引導農民把耕讀文明作為鄉村發展的軟實力,不斷提高鄉村的文化內涵,整體上帶動了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不斷成長,提升了鄉風文明水平。在與當地干部和村民的交流中,我們感受到了當地群眾對發展休閑農業的熱情,相信不久的未來寨頭堡鄉街道會引領休閑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