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在當下,為激發鄉村活力,邁向美好未來。2023年7月23日至7月25日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赴灣址區六郎鎮竹園村實踐小分隊”來到蕪湖市灣址區六郎鎮竹園村探尋鄉村振興的足跡,激發鄉村活力。
一、線上調查
線上,小組通過制作調查問卷,進行網絡填寫,主要調查大家對鄉村振興的了解程度和了解振興鄉村的方式途徑。
二、線下實踐
實踐團隊由來自地理信息科學的六個學生組成,他們懷著對鄉村振興的美好憧憬和熱愛,融入鄉村生活,深入了解當地的資源狀況和發展需求。在實踐活動中,團隊成員秉承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勇于面對挑戰,共同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在赴灣址區六郎鎮竹園村的實踐中,社區環境改善成為團隊的首要任務。青年們積極參與環境整治工作,動手清理雜草、美化公共空間,并開展廢品回收與資源再利用的倡導活動。這些實際行動不僅為鄉村增添了新的面貌,更喚起了居民們主動參與社區建設的意識,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環境。
同時,在對當地農業發展的調研中,團隊發現了一些潛在問題。他們積極與農戶交流,廣泛聽取農民的心聲,以期為鄉村發展帶來可持續的變革。團隊提供了一系列建議,包括推廣現代農業技術、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推動農產品銷售渠道的拓展等,為農民們的收入增長和生活品質提升提供了新的可能。
最后,我們在通過與村里的負責人,也就是村官交流得知,我們在宣傳時應該強調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和意義。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為了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更是為了實現城鄉共同發展、構建美麗鄉村、推動可持續發展,并且其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長期而穩定的成果。
經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實踐期,實踐團隊的成員們都深深感受到了鄉村發展的重要性和社會責任的巨大使命。我們希望自己的實踐能夠成為更多青年大學生的啟發,引領更多人關注鄉村振興事業。
團隊合影
三、總結討論
線下實踐結束后,小隊在7月25日組織了一次討論會,各自都說了線下實踐中的心得感悟,互相交流收獲,并進行匯總。通過這次社會暑期實踐,激發了我們參與鄉村振興的熱情,并且相信只要每個人都能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鄉村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時間:2023-08-15 作者:大學生校園網 來源:大學生校園網 閱讀:
社會實踐報告推薦
實踐活動的第一天,小組成員早早來到了滁州市博物館,滁州博物館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是皖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
鄉村振興在當下,為激發鄉村活力,邁向美好未來。2023年7月23日至7月25日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赴灣址區六郎鎮竹園村實踐小分隊
7月24日-29日,由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會審系11名師生共同組成的“鄉村振興促進團”走進茶鄉武夷
紅色文化是中國革命歷史和共產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積極的社會影響。在“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紅色文化墻
桂林理大學藝術學院“藝繪鄉村 助力振興”志愿服務團隊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前往灌陽縣新街鎮三樹村進行了為期5天的“藝繪鄉村”社會
7月20日,實踐團攜手吳灘鎮黨群服務和文化驛站開展“紅色吳灘,五彩行動”支教活動。本次活動獲得當地領導密切關注、廣泛支持及高度贊
南京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紅色遺產探尋之旅”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宣城市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