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資源循環利用
養殖海鮮需要足夠的淡水資源,并保證水質、水溫等條件符合要求。新疆地處內陸,水資源相對缺乏,但是地表水、地下水和融雪水仍然是主要的水源。目前,新疆多個地區的水質檢測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為養殖海鮮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條件。
為了減少對水資源的消耗,新疆的水產養殖業越來越多地采用循環水養殖系統。這種系統通過過濾和凈化水,使其可以反復使用,從而大大減少水的消耗量。通過循環利用水資源和綜合養殖系統的應用,可以有效減少水的浪費,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2.綜合養殖
一些養殖場實行魚類與作物相結合的綜合養殖模式,綜合養殖模式有助于在養殖區域內創造更多的生態位,這有助于維持和增加生物多樣性。比如水稻-魚養殖系統。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提高水體的利用效率,而且還能通過養殖過程中的自然循環來減少病害并增加生物多樣性。
3、氣候條件
養殖海鮮需要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盡管新疆地區氣候干燥、溫差大,但是城市化程度不斷提高,適宜養殖的地區也越來越多。同時,也可以通過建造溫室、利用降雨等方式來控制養殖環境,保證海鮮的健康成長。
4、市場需求
隨著新疆旅游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往新疆旅游,尤其在夏季,對海鮮的需求呈現增長趨勢。同時,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于優質、安全的海鮮需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背景下,新疆養殖海鮮有著廣闊的市場場景。
綜上所述,盡管新疆地處內陸,但是在當前的水源、氣候和市場需求等方面已經具備了養殖海鮮的基本條件。新疆可以嘗試在多個地區推廣海鮮養殖業,并探索出適合當地氣候和市場需求的特色品種。

“以水定發展”是新疆的“鐵律”,近年來,隨著新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林果、糧食和棉花等大宗農作物灌溉用水量逐年遞增,加之生態流量下泄等不利形勢,發展水產養殖所需要的水資源保障成為一大難題。
如何破題?水產對冰川水資源依賴程度較大,又該如何支撐?
自治區加大了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力度,有效緩解了用水矛盾。目前,全區共有1300多個人工增雨(雪)作業點,以及克拉瑪依等5個飛機增雨(雪)作業基地,人工增雨(雪)范圍覆蓋了水資源匱乏的天山、阿爾泰山和昆侖山等地,初步形成了由區、地、縣、作業點組成的人工影響天氣智慧作業體系,人工增雨(雪)影響面積由過去的17萬平方公里擴大到50萬平方公里。
此外,自治區還開展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廣行動,建立了稻田綜合養殖、鹽堿水綠色養殖等6個水產生態健康養殖技術模式和9個示范基地,促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
總體來說,新疆盡管是一個內陸地區,但是它在水產業發展中采取的環保和可持續性做法對環境是有益的。這些實踐不僅有助于保護新疆獨特的生態環境,還能為全球的可持續水產業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新疆海鮮,不僅是資源充分利用的大膽嘗試,同時也是面對海洋環境劇變的勇敢破局。合理科學的創新發展新疆海鮮,從此天山南北,不僅有瓜果飄香、牛羊成群,還有海鮮滿塘。
文/西海漁實踐團
圖/西海漁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