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多技術融合打造智能巡檢利器
多源融合導航技術
煤礦井下環境復雜多變,GPS信號的缺失使得傳統的定位導航技術難以為繼。為攻克這一難題,該機器人創新性地融合了激光雷達、視覺相機與慣性測量單元(IMU),構建起一套先進的激光雷達慣性視覺里程測量系統(LIVO)。在實際工作中,激光雷達負責對周圍環境進行高精度掃描,生成大量精確的點云數據,勾勒出礦井內的三維輪廓;視覺相機則敏銳地捕捉環境中的紋理信息,為機器人的視覺識別和特征提取提供豐富的細節支持;而慣性測量單元(IMU)則實時測量機器人的姿態和加速度變化,確保機器人在移動過程中的穩定性。

在礦井下,通信信號的微弱與不穩定一直是困擾巡檢工作的難題。為確保機器人能夠與地面控制中心保持實時、穩定的數據傳輸,該機器人采用了5G+VPN的通信方案。5G網絡憑借其超高的帶寬、極低的延遲以及卓越的可靠性,為機器人搭建起一條高速穩定的數據傳輸通道,讓大量高清圖像、視頻以及傳感器數據能夠瞬間傳輸至地面控制中心,實現信息的無礙流通。而VPN技術則如同給這條數據傳輸通道披上了一層堅不可摧的鎧甲,在此基礎上構建起一個安全的虛擬專用網絡,運用復雜的加密算法和身份驗證機制,確保數據傳輸的保密性和完整性,有效抵御黑客攻擊、數據泄露等安全威脅。通過將VPN部署于云服務器并與5G網絡傳輸相結合,機器人無論身處礦井的哪個角落,無論周圍環境多么惡劣,都能與控制中心建立起實時、安全的通信連接。

空地協同,廣泛覆蓋
傳統的單一功能巡檢機器人在面對煤礦井下復雜多變的作業環境時,往往力不從心。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該機器人創新性地采用了空地協同工作模式,打造了一個功能強大、覆蓋面廣的智能巡檢機器人集群。集群中包括履帶式巡檢機器人、變胞式空地兩棲巡檢機器人和工作協助機器人等多種類型,它們各司其職、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礦井巡檢任務。履帶式機器人配備多種高精度傳感器,能夠在狹窄崎嶇的巷道中穩健前行,對井下設備和環境進行近距離、全方位的檢測。它的履帶設計使其具備強大的越障能力,無論是碎石、泥濘還是水坑,都能輕松跨越,確保巡檢任務不受地形限制。變胞式空地兩棲機器人則憑借其獨特的模態切換系統,能夠根據任務需求在陸地行駛和空中飛行模式間自由切換,展現出超凡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性能卓越:穩定可靠的礦山安全衛士
VR+數字孿生技術
為了給操作人員提供一個直觀、便捷且沉浸式的遠程監控和操作體驗,機器人配備了先進的VR+數字孿生技術。通過在VR平臺下精心構建礦井的數字孿生模型,操作人員仿佛置身于礦井之中,親身體驗機器人的巡檢過程。在這個高度逼真的虛擬環境中,操作人員可以360度無死角地觀察礦井的每一個細節,實時獲取機器人的位置、姿態、傳感器數據等豐富信息,精準掌握機器人的工作狀態。

該項目能夠取得如此顯著的成果,離不開黑龍江科技大學資深教授的悉心指導。這些指導教師在機器人技術、自動化控制、人工智能等領域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科研經驗。在項目研發過程中,指導教師們全程參與,為團隊提供了全方位的技術指導和支持。從項目的選題、方案設計,到技術實現、測試優化,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他們的智慧和心血。在團隊遇到技術難題時,指導教師們憑借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實踐經驗,能夠迅速洞察問題的本質,為學生提供關鍵性的指導和建議,幫助團隊突破技術瓶頸,確保項目的順利推進。他們不僅是團隊的技術導師,更是團隊的精神領袖,激勵著學生們不斷追求卓越,勇攀科學高峰。

隨著國家對煤礦安全生產和智能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煤礦企業面臨著日益嚴格的監管要求和激烈的市場競爭。該煤礦智能協作式巡檢機器人的問世,為煤礦企業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智能化巡檢解決方案,有望在多個方面為煤礦企業帶來顯著的效益。它將大大減少人工巡檢的頻次和工作量,降低企業的人力成本投入。同時,機器人能夠實時監測礦井環境和設備狀態,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并發出警報,有效提升礦山安全水平。此外,機器人高效的巡檢能力和快速響應機制,能夠及時發現設備故障和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減少設備停機時間和生產中斷的頻率,提高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加經濟效益。目前,該項目已與多家大型煤礦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成果轉化前景廣闊,將為煤炭工業的安全生產和智能化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