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志愿服務活動中,實踐團成員提前與當地社區工作人員取得聯系,采取線上溝通的形式提前與社區負責人討論準備此次志愿活動的具體方案。實踐團隊也提前準備應急預案避免一些突發情況的發生,為此次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7月15日上午,實踐團成員準時來到楊廟社區,按照事前準備的工作方案和明確的范圍人員分工,兵分兩路。一部分成員重點參與社區環境清理工作,另一部分成員則著重進行環保知識及維護社區環境的宣傳工作。
在楊廟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對楊廟社區內的衛生死角、衛生薄弱點進行逐一排查、清掃。實踐團成員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手持鉗子、掃帚、垃圾袋等工具,對社區內的垃圾進行集中整治,對干道兩旁垃圾桶擺放等進行了規范整理。進行清潔樓道,幫助清理社區內墻面上張貼的廣告。實踐團成員與社區工作人員仔細的清掃著社區道路、草坪里的各類生活垃圾、雜草樹枝,以及樓前樓后的垃圾死角處。同時,實踐團成員本著“不漏掉任何一個死角”的原則,對墻面上的“牛皮癬”也進行了細致處理。除此之外,在社區進行巡視的途中,實踐團成員將東倒西歪的單車扶正;看到隨意亂放、占道停放的車輛將它們搬到社區集中停放處;看到壞損的車輛將它們收集起來。將道路沿線亂停亂放的單車,統一擺放整齊,仔細擦除單車上的灰塵,方便市民出行。
在社區環境清理維護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干勁十足,或剪、或鋤、或掃。清掃的同時,不忘向社區居民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的生活理念以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一整天的志愿活動中,社區整體環境得到明顯提升。社區內的道路變得更加整潔,路邊枯枝落葉、細小的垃圾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干凈、平整的路面和煥發出勃勃生機的街邊綠化帶。
社區工作瑣碎、細致,社區需要全心全意為居民著想,站在居民的角度思考問題。在給居民傳遞環保理念的同時,也引導社區居民做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者、踐行者、推動者、監督者。進而帶動更多的居民加入到清潔隊伍中,為改善社區內的環境盡一份心,出一份力。
山東理工大學“黃河安瀾”實踐團 責任編輯:宋繼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