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面踐行綠色農業發展理念以來,我國綠色農業產業實現了較大規模發展。從綠色農產品所涉及的品種數量到整體產業規模,都形成了較大提升,如我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數量得到了持續擴大。同時,在“產業化”理念影響下,我國綠色農業發展模式不斷成熟。為全面了解綠色農業基地的生產情況與銷售模式,曲阜師范大學于12月28日到山東壽光蔬菜小鎮進行實地調研,探究綠色蔬菜產業園全產業鏈成功發展模式,幫助農戶科學施用有機肥、引進高效生產技術、開拓新型銷售市場,打造完整綠色農業全產業鏈,助力山東地區經濟發展。
走進蔬菜小鎮,了解生產模式
12月28日,調研隊到達壽光蔬菜小鎮,在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參觀了智能大棚。幾百個大棚鱗次櫛比,綠色蔬菜呈現一派盎然生機,先進設施展現智能化與現代化,有機農業規模龐大。經隊員實地觀察,發現大棚應用了一系列先進生產設施,全面保障蔬菜生長。從相關負責人的介紹中,調研隊了解到大棚內配備的智能溫濕度控制系統,可以實時檢測農作物成長環境,智能控制溫、濕度,全面掌控大棚運作過程,以便更好地提高壽光蔬菜產量、保障蔬菜綠色有機高品質。
當調研隊提及綠色生產技術的好處時,負責人強調:“小鎮引進的先進生產設施,不僅使土地利用率得以提高30%以上,生產效率提高50%以上,而且更為突出的是,蔬菜的產量與品質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蔬菜品種也不斷得到更新,蔬菜銷售前景極為廣闊。”調研隊員切實感受到科技的進步帶來蔬菜品質的提升。

圖為參觀智能大棚。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魏溪 攝
聆聽專家講解,學習肥料知識
壽光已發展無公害蔬菜基地15000畝,大量施用成品有機肥,嚴格限制把控農藥化肥。為學習肥料選擇相關知識,調研隊請到壽光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專家,為實踐隊員講解壽光綠色肥料選擇及綠色低碳農業發展成果。據專家介紹,隊員們了解到壽光市土地鹽堿度較高,施用化肥易引起環境問題如土壤鹽堿化加劇甚至土壤板結,且蔬菜表面殘留化肥,食用存在安全隱患。
隨后,調研隊向有關工作人員咨詢,小鎮是如何解決土地鹽度以及食品安全問題。從工作人員的介紹以及資料中,隊員們得知壽光蔬菜小鎮大量施用有機肥以提高土壤肥力、推行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以提高有機肥利用率,從而減少肥料尤其是工業復合化肥的使用,提高綠色有機農產品品質,達到綠色有機農業的種植要求。

圖為專家講解肥料。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魏溪 攝
走訪當地農戶,積累成功經驗
目前,壽光市已帶動80%的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體系,扭轉了“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局面。為深入了解壽光運營模式以及農戶在經營體系中的作用,調研隊走訪浮橋村。采用田野調研模式,深入農戶家中,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與農戶訪談,從中隊員們了解到壽光采用“龍頭企業+蔬菜合作社聯合會+蔬菜合作社+農戶”的產業聯合體運營模式。農戶深切表示,這種運營模式帶動百姓經濟發展,不再是“一家一戶單打獨斗”,而是實現企業與農戶“雙豐收”。
實踐隊員從一個個農戶家庭的深度訪談中,深切感受到逐步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專業化、綠色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以及龍頭企業與蔬菜合作社帶動農戶實現的合作共贏。
立足當前困境,謀求發展之道
通過實地調研走訪,隊員們發現仍有部分農戶由于知識的局限性與不愿改革的守舊心理不愿采取聯合體運營銷售模式,相關負責人表示會加大宣傳力度,切實從農戶收益角度出發,吸引農戶入駐企業,擴大企業規模,
此次深入壽光蔬菜小鎮調研綠色有機農業全產業鏈的過程中,隊員們秉持深入學習的初心,對壽光蔬菜小鎮農業全產業鏈,包括智慧恒溫控制系統、水肥一體化滴灌等生產技術;聯合體運營銷售模式;綠色有機肥的施用這些方面有了全面的認知與學習。調研隊員在調研過程中堅持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原則,廣泛吸取農戶意見,實事求是反映農戶之聲。壽光蔬菜小鎮聚焦鄉村振興戰略,探索綠色農業全產業鏈,為其他地區農戶提供發展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