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來又一年新征程,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黨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為深刻感受革命先輩門在血與火的艱難歲月里鑄就的堅韌斗志、敢于犧牲、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學習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2022年6月25日,滁州學院地理信息與旅游學院“赴滁州市弘揚英雄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青年實踐小分隊”前往皖東烈士陵園開展暑期實踐活動。
一、線上實踐部分
2022年6月20日,團隊成員針對此次實踐活動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工作并制作了詳細的網上調查問卷,以此來了解周圍群體對紅色文化和烈士精神的了解。在隨后的五天時間,團隊成員將調查問卷分享給社會中的各類人群,并在6月24日進行回收、總結、分析。通過此次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人都去過紅色教育基地愿意了解紅色文化,但身邊缺少紅色文化宣傳。因此,大力的宣傳保護紅色文化具有重大意義,能夠提高每個群眾的文化意識,增強群眾的社會責任感。
二、線下實踐活動
1、線下討論部分
根據線上調研的結果,團隊成員線下共同分析線上問卷調研結果,并對后期實地實踐提出相關要求,進而共同設計出線下實地調研紙質調研問卷。
2、赴皖東烈士陵園
2022年6月25日,由隊長柴金枝帶領團隊成員前往皖東烈士陵園進行實地考察。皖東烈士陵園(原名為來安半塔烈士陵園)被國務院批注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其包括半塔保衛戰舊址、皖東革命紀念館、劉少奇紀念館、新四軍二師紀念館和碑林等景點。1940年3月的皖東半塔保衛戰,是在劉少奇、張云逸等領導的指揮下展開的,是新四軍江北部隊粉碎國民黨頑固派進攻的一場自衛戰。這一戰役的勝利,不僅鞏固了剛剛建立的以半塔集為中心的皖東津浦路東敵后抗日游擊根據地,而且也為以后創建和發展華中敵后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條件。半塔保衛戰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范例。陳毅同志對半塔保衛戰給予很高評價,他說過,在華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黃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黨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烈士陵園中長眠著為黨和人民犧牲的烈士,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永遠留在人們心間。烈士陵園,是黨和國家為那些在中國革命、建設中犧牲的烈士建造的安息之地。從建園之初起,烈士陵園便蘊含著革命文化的紅色基因,成為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瞻仰革命圣地,追尋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烈。
烈士陵園建設的目的無非其二,一是為了紀念,二是為了警示后人。因為每一座烈士陵園都記錄著一段光輝歷史,并且依托當地文化,烈士陵園又與所在地的歷史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正是烈士陵園的精神文化和歷史文化,讓這些建筑成為一部濃縮的歷史教科書,成為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見證。
3、線下實踐調研,宣傳部分2022年6月20日,團隊成員針對此次實踐活動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工作并制作了詳細的網上調查問卷,以此來了解周圍群體對紅色文化和烈士精神的了解。在隨后的五天時間,團隊成員將調查問卷分享給社會中的各類人群,并在6月24日進行回收、總結、分析。通過此次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人都去過紅色教育基地愿意了解紅色文化,但身邊缺少紅色文化宣傳。因此,大力的宣傳保護紅色文化具有重大意義,能夠提高每個群眾的文化意識,增強群眾的社會責任感。
二、線下實踐活動
1、線下討論部分
根據線上調研的結果,團隊成員線下共同分析線上問卷調研結果,并對后期實地實踐提出相關要求,進而共同設計出線下實地調研紙質調研問卷。
2、赴皖東烈士陵園
2022年6月25日,由隊長柴金枝帶領團隊成員前往皖東烈士陵園進行實地考察。皖東烈士陵園(原名為來安半塔烈士陵園)被國務院批注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其包括半塔保衛戰舊址、皖東革命紀念館、劉少奇紀念館、新四軍二師紀念館和碑林等景點。1940年3月的皖東半塔保衛戰,是在劉少奇、張云逸等領導的指揮下展開的,是新四軍江北部隊粉碎國民黨頑固派進攻的一場自衛戰。這一戰役的勝利,不僅鞏固了剛剛建立的以半塔集為中心的皖東津浦路東敵后抗日游擊根據地,而且也為以后創建和發展華中敵后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條件。半塔保衛戰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范例。陳毅同志對半塔保衛戰給予很高評價,他說過,在華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黃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黨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烈士陵園中長眠著為黨和人民犧牲的烈士,他們堅定的理想信念、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永遠留在人們心間。烈士陵園,是黨和國家為那些在中國革命、建設中犧牲的烈士建造的安息之地。從建園之初起,烈士陵園便蘊含著革命文化的紅色基因,成為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瞻仰革命圣地,追尋紅色足跡,緬懷革命先烈。
烈士陵園建設的目的無非其二,一是為了紀念,二是為了警示后人。因為每一座烈士陵園都記錄著一段光輝歷史,并且依托當地文化,烈士陵園又與所在地的歷史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正是烈士陵園的精神文化和歷史文化,讓這些建筑成為一部濃縮的歷史教科書,成為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見證。
除實地進行考察和學習外,在2022年6月26日下午,我們向前來參觀的游客進行紙質問卷調研以及分發宣傳單。并主動擔當“導游”的職責,主動向游客介紹相關的英雄事跡、革命精神。
三、實踐總結
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革命者感天動地的豐功偉績,革命舊址、遺物展現的震撼心魄的場景,永久都是感動和教育后人的最佳材料。紅色文化具有歷史印證價值功能,見證了社會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突飛猛進的發展進程。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讓團隊成員們親身近距離的感受著紅色的遺痕,更加明白了“紅色文化”的意義,實現了自我觀念的提升。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門在血與火的艱難歲月里鑄就的堅韌斗志、敢于犧牲、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學習了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革命精神。當代大學生都有義務和道德,去主動保護和繼承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