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地調研進行中之新府山小區居民問卷調查篇
中國青年網榆林7月18日電(通訊員陳瑜)2022年7月17日,到達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的第二天,實踐團調研組成員就開始了有條有理的、如火如荼的實地調研活動。第一個瞄準的對象群體是新府山小區居民中的搬遷過來的老年人群體。調研組成員耐心、細心、真心地聆聽老年人的故事和感受,并從中抽絲剝繭,總結尋覓出搬遷后老年生活的一條較為普遍的規律。
調研活動在“陜西省物業服務收費管理細則于3月1日起執行”的一條物業服務中心宣傳的橫幅下面進行得熱火朝天。身著統一而又鮮明的綠色t恤,背后印有“西安外國語大學”幾個大字,調研組成員們手中緊緊地攥著問卷,背著各式各樣的便于攜帶的包,面帶微笑地向老人們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老人們坐著,那調研組的成員們便蹲著,和老人們平視;老人們站著,那調研組的成員們便站直了,直視老人們的眼睛——調研組的成員給了老人們盡可能多的尊重和貼心,也希望這樣的行為和態度能換來更為真實的調研結果。
從視覺上看,老人在橫幅下比較集中,所以調研組的成員們經過深思熟慮和充分的勘探以后決定相應地也在這個位置集中采訪一些愿意配合的老人。第一眼望去,老人們好似一字排成的雁群般在這里乘涼,一溜煙地靠著墻壁下緣,偶爾相互之間搭會兒話,聊會兒天。所以,調研組的成員也帶著輕松的心情和放松的表情試著前去詢問了老人一些問題。問題都是由策劃組的同學事先準備好的,考慮到了老人的實際情況,因而多數是拿捏好尺度的、比較好回答的、自由開放的、能勾起老人談話興趣的一些問題,既能保證調研進度開展,又不會對老人們來講顯得過分冒昧。
比如宣傳組成員拍攝的一張照片中,三位調研組成員蹲在三位奶奶和一位爺爺面前,雖然看不清具體表情,但從最右邊成員帶著微微笑意的表情可以推測出,成員們都是友善而又禮貌地對待著這些經歷過搬遷的老人們的。
其中,拿著扇子的那位頭發最為花白的老奶奶把手中的扇子稍稍舉起,呈現出一副高調的講述者的姿態;明明兩腳的腳尖都更為朝左,她的視線卻又看向最右側,不直視離她最近的、向她提出問題的那位調研組成員,呈現出一種回憶過去的迷蒙眼神——這位奶奶是個上了年紀、經歷過大風大浪、感受過酸甜苦辣并且還愿意大方地和調研組那些和她只不過是萍水相逢的、年齡僅相當于她孫女輩的成員們分享的一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人物。遇到這樣的人,是調研組成員的幸運,省了些唇舌向老人們追問,能留下更充沛的精力去進行未來幾天的調研活動;也是整個實踐團的幸運,收獲了真實而又有深刻內容的部分第一手資料,極大地推動了調研的進程和調研成果的誕生,在這個夏天送來一份真實的善意。
當然,調研地點遠遠不止局限于橫幅下的小小一隅。調研組的同學們在采集到一些老人真摯的故事和感受之后,又在小區道路上采訪起了閑逛散步著的一些悠閑的大爺大娘。
調研,這兩個字聽起來簡單,實際上考驗的是調研者的忍耐力、隨機應變的能力、事先充分準備的能力、保持計劃按節奏進行的能力等多種因素交錯融雜的一系列能力,對調研組的同學們來講,屬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一直保持最真誠的表情和最禮貌的態度是不容易的,可是調研組的成員們做到了,不僅如此,她們還是在暴露于烈日炎炎、氣溫灼熱的陌生環境中的條件下一點一滴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務,這種精神和品質是值得肯定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的講話中強調要“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基層,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2022楓火實踐團的成員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秉持志愿隊隊旗上也鐫刻著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走進府谷,走進新府山小區的居民中的老人,充分彰顯了理想信念、愛心善意、責任擔當,是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