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加清楚地了解當前鄉村現代化農業發展狀況,全面認知智慧農業在鄉村振興中中擔當的使命,提高新時代大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安徽財經大學“意風助農”調研團隊組織前往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樓南社區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出發前,團隊成員于安徽財經大學東校區西門集合,由隊長再次明確實踐目的與分工,并強調了實地調研中的細節。

圖為團隊成員出發前合影 馬強強 攝
隨后,調研團隊啟程前往樓南社區,并與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展開了訪談交流。當問及地區基礎條件時,居委會工作人員談到,鳳陽縣縣域面積1949.5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鳳陽縣常住人口為631934人。本次實地調查的樓南社區常住人口達到九千余人。樓南社區因農村改社區,現下轄7個生產隊,共有耕種土地面積三百多畝。有的村落擁有2000畝以上甚至上萬畝土地可以進行土地流轉,已基本普及落實現代化耕作模式,潛力巨大;但是還存在著土地較少的村仍以傳統人工種植為主,村委會作為基層治理工作的中心,有責任和義務做好統籌規劃好農村農業建設,帶領廣大農民走向致富的道路。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社區工作人員 朱偉琳 攝
在了解社區基本情況后,調研團前往鳳陽縣下轄村進行實地調查,成員們融入鄉村生活,發放調查問卷,就當地作物種植和畝產等方面問題與當地村民進行了相關溝通,考察當前農村智慧農業的發展情況。通過走訪交流,團隊了解到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村民們的日常生活逐漸豐富起來,較大村落因為引進了相關的智慧化農業設備,農業生產工作在節省了人力物力的同時也大幅的提高了效率。當地的村支書和農戶還親自下田帶領隊員學習農作物種植原理和相關設備性能、使用技巧。在一片祥和的情景之中,團隊也捕捉到了農業種植從事者老齡化嚴重的問題,老人們往往對于新鮮事物的敏感度不高,這對智慧農業的普及來說會引起制約限制的負面影響。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當地農戶 楊妮婷 攝
本次社會實踐團隊深入鄉村生活,切實了解了農村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智慧化農業機制、設備的使用覆蓋程度,并發現了現階段存在的痛點難點,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團隊成員會利用自身所學知識為得出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案賦予新視角,充分展現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實現從“小我”到“大我”的價值升華。